美文网首页
《文学回忆录》-【原创】

《文学回忆录》-【原创】

作者: 晓声默 | 来源:发表于2018-03-24 04:16 被阅读0次

一直希望读书能达到这样的境状:人我皆忘。

我愿意把自我意识和存在感放到最低,去汲取,去感受。

由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文学回忆录》,木讷如我,读了三十九个小时。

木心讲古今中外文学,洋洋洒洒八十四讲,贯穿整个人类史。我读,一直是纯粹的输入状态。

想想,木心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讲义,我用了两周的碎片时间-三十九个小时糊弄着读完了,是我捡了大便宜。又想想,我读得还远远不够精致。

定下心来,细细琢磨木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处处都有着深沉的思索。

读完了,想写点什么的时候,满身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出口。面对整个人类文学史,面对39个小时的汲取,我整理不出来,连拆书也做不到。

所以,我读,我感,我只能刨出一个个透露微光的小洞,拼凑起这样一篇文。成稿于整个阅读过程,一路缝缝补补,支离破碎。

@晓声默

理科思维晚期的我,加上现在的论文写作练习,严重沉迷于逻辑。

是哪位大师说过来着:"逻辑是把双刃剑。" 

我知道逻辑不是一切,所以我喜欢有发散思维、艺术思维的人,至少我可以学着接受一些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但我又改不了三十几年的思维方式,而且现在也还不能改,因为要完成今年的奋斗目标还需要继续这份呆板的固定思维模式。

木心是自觉的艺术家。要读过多少想过多少才可以有这么多闻识可讲,而且还可以讲得通透同时又不失自我。还有,非常由衷地佩服这门课的学生们。

因为有了木心自己的解读和观点,这部世界文学史变得鲜活生动。而且,书名叫做《文学回忆录》而不叫《世界文学史》,本身就让人觉得温热。

木心说:"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谨记于心。

▶︎ 我们都渴望获取,很多人忘了同样要学着割舍。我们都在学习割舍,而很多人忘了最需要也最难割舍的,是自我。

这是我近半年来的渴望——割舍自我意识和自我感知。

大爱Taylor Swift新歌《delicate》的MV,全世界都看不到她的时候,一个人的舞蹈就是整个世界的狂欢,也是一个人的孤单。初有摆脱面具和枷锁的轻松,后有被无视和孤立的失落。

我们都是在这样的生活和心理境遇中挣扎也摇摆着。

希腊人说要认识自己,也要认识自己的风格。

不知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使然,还是这个时代造就,承认自己无能,难;承认别人优秀,更难。

很幸运地,我约略识人,不嫌、不仇、不嫉。

更幸运地,我认识我,极为普通的沧海一粟,起点不及地平线。

三十近半,再也没有了天马行空的高远理想,没有了名留青史的奢侈念头,没有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言壮志。

即使自知能力如此,在平凡到尘埃里的平台上,我依然不停的奋斗拼搏,自娱自乐。

我也约略知道自己的风格,如果有风格的话。刻板思维,逻辑成瘾,执拗坚定,有耐心也有脾气。同时,我也约略知道别人眼中的我,如上。

日常生活中再也没有了与人争论的欲望。越来越不急于在人群中昭显自己的真实想法,话不只是留半句在口中。不为教化改变谁,不为争论什么,更不为引发误解,说或不说,都无益无害,不如不说。即使内心汪洋一片,澎湃成海。

所以很多时候,痛悔疚怨都压在心里。如木心说的,出声就俗了、就居心不良了。我有很多居心不良的时刻,这时就自己想一点也写一点。人群中,话不说破、心不点透。

许就是因为足够自知,我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也不苛求认可和关注。心理于是没有了负担和绳索,潇洒自在了许多。也因此,我又相对地更能说自己想说,做自己想做。我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我知道自己最不想要的是什么。

然而,我非草木,还是有很多时候依然做不到无我之境,至少被无视时也会心伤,受关怀时也会舞蹈。

可我,又从来不愿意给自己和别人定位和予以标签化,一旦定位必定排他,我愿意相信一切都有可能。尽管,我有着我无法改变的宿命。

螺旋嗑来回地唠。历史尚且是个螺旋体,何况我糊涂一粟?!

▶︎ 人们似乎都以为只有经历痛彻心扉的磨难才能成长。

人也确实经常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是劫数,比如上学挂科,比如痛失恋情。

最近一次失利的心理感受还依然深刻清晰,但这感觉时刻提醒我的已然不是我有多懊悔多难过多痛彻。而是,我需要这一课,让自己明白曾经的思路需要转换,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重新上路。

人总要经常把自己推往绝境,才能深刻地体味并提炼出有营养的成长材料。

▶︎ 宽容大度是艺术,极端偏激也是艺术。

有些艺术家,温和谦逊,如兰姆,如卡夫卡,也如蒙田;有些艺术家,偏执急躁,如拉辛,如托尔斯泰,也如库珀。余不一一。

我相信,我心中某个地方肯定对不同性格的艺术家们都品评过。

然而,不管性格和品性如何,他们的文学和艺术造诣都可谓登峰造极。我又何必用我世俗的眼光去评论他们的日常,且读且学习。

所以,但性格怎样与艺术素养本就没有必然联系,性格和品行如何,好或坏又怎么样呢?!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喜欢接触宽容大度之人,更希望和喜欢与谦和的人相处,所以把不同性格分为了喜恶两类。

多少年前,或是多少年后,这个世界上一样也依然存在各种性格的人,有着不同的灵和肉。

只有极具灵智的人才会在历史的筛选中留下自己的身影。

相关文章

  • 读到《文学回忆录》,是一种幸运(二)

    读到《文学回忆录》,是一种幸运(二)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 2020.8.9 这一周继续读《文学回忆录》。今天...

  • 那个功力超过你一百倍的人

    ——读《文学回忆录》 ...

  • 《文学回忆录》-【原创】

    ❶ 伟大的艺术不只片刻提神,还是可以增强灵魂的自我实现的东西。——怀海德 毛姆的《文学回忆录》——世界十大小说(或...

  • 《文学回忆录》-【原创】

    一直希望读书能达到这样的境状:人我皆忘。我愿意把自我意识和存在感放到最低,去汲取,去感受。 由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

  • 读书 || 《文学回忆录》

    “文学会帮助你爱,帮助你恨。” 7.《文学回忆录》 这是一本文学的福音书。 《文学回忆录》是木心先生的学生陈丹青纪...

  • 20170113

    我的日记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 《1989-1994文学回忆录》上册读后感

    《1989-1994文学回忆录》上册读后感 2019年下半年,明明推荐《文学回忆录》,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 明明...

  • 木心:人生不过保持一点态度

    ——读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 一 梁文道先生为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的序说得极明白了,这书是木心先生个人的文学史...

  • 希腊罗马神话(一)

    终于读完了《红楼梦》,接下来开始阅读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 《文学回忆录》P006-P020 希腊罗马神话第一...

  • 哥伦比亚的倒影

    之前对于木心,还留在他的文学回忆录里。文学回忆录,文绉绉的,都是听课记录。 昨天刚到的书,《哥伦比亚的倒影》和《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回忆录》-【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gf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