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127)

详注《随园诗话》(1127)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09-06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二·八二】

    元人《吊脱脱丞相》云:“百千万贯犹嫌少,堆积黄金北斗边。可惜太师脚费,不能搬运到黄泉。”

    脱脱(1314—1356),又称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元统二年(1334),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四年(1344)因病辞职。至正九年(1349),复出为中书左丞相,次年改任中书右丞相。为应对危局,更改钞法,发行“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镇压抗元红巾军,暂时将其镇压。至正十四年(1354),脱脱遭朝中政敌弹劾,被革职流放于亦集乃路、云南等地。至正十五年十二月(1356年1月)在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矫诏下饮鸩自尽,终年四十二岁。至正二十二年(1362)昭雪复官。脱脱在四年多时间的改革中,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转为清明,取得了不少成绩。《元史》称其“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际,始终不失臣节,虽古之有道大臣,何以过之”

    太师,音tài shī,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周时为“三公”;汉哀、平间,尊为“上公”地位更在“三公”上,其后魏、晋、江左均随称“上公”;后魏称“三师”;后周又为“三公”;隋时依后魏称“三师”,唐依隋制亦称“三师”。按:至正十二年(1352)八月,脱脱亲率大军出征徐州,镇压红巾军起义。九月,破徐州,红巾军首领芝麻李被杀。脱脱班师回朝,妥懽帖睦尔加拜他为太师,并在徐州为其建生祠,立《徐州平寇碑》,以著功绩。

    脚费,音jiǎo fèi。意思是脚钱,搬运费的旧称,即付给脚夫或搬运工的报酬,亦指旧时给送来礼物等的人的赏钱。宋·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又每差使司回易官,载米斛前去湖北回易,兑拔应副岳飞军中,既有利息,又省脚费,此不可不知也。”明·王琼《双溪杂记》:“转输有远近,脚费有多寡,将裒益之使平乎,抑随其地而任其轻重乎,未可定也。”

    附:元·无名子《嘲伯颜》:百千万定犹嫌少,垛积金银北斗边。可惜太师无运智,不将些子到黄泉。

    闲言碎语:

    按说脱脱是元末的一位励精图治的丞相,史书上评价其“轻货财,远声色”,元人何以写出《吊脱脱丞相》这样的诗呢?这是因为,脱脱在二次拜相后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变更钞法”。从至元(1264—1294)后期以来,纸币发行猛增,不断贬值,以后历代大量印钞,到至正年间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伪钞横行,钞法已经败坏不堪。至正十年(1350)四月,左司都事武琪建议变钞,吏部尚书偰哲笃支持变钞,并提出了以纸币一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为母,而钱为子的方案。脱脱会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集贤、翰林两院官,进一步商议。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吕思诚反对最坚决,但遭到了压制,脱脱终于下决心实行变钞。妥懽帖睦尔批准了中书省的变钞方案。变钞的具体办法是:一,印造“至正交钞”(实际上是用旧日的中统交钞加盖“至正交钞”字样,故又称“至正中统交钞”),新钞一贯合铜钱一千文,或至元宝钞二贯,而至正交钞的价值比至元宝钞提高了一倍,两钞则并行通用。二,发行“至正通宝钱”,与历代旧币通行,使钱钞通行,并以钱来实钞法。至正十一年(1351),新钞与通宝同时发行,结果很快就出现了通货膨胀。“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京师料钞十锭(每锭五十贯),易斗粟不可得”,“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变钞的最后结果是完全失败。记得有位经济学家说过:“只要允许发行纸币,无论那个政府都很难抑制发行新钞的冲动。因为这是解决眼下政府财政困难、榨取民众财富的最快方法。但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饮鸠止渴,加速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崩溃,最终导致王朝的覆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1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gf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