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二·八〇】
雅谑自佳。或以诗示仲小海。仲曰:“诗佳矣,可惜太甜。”其人愕然问故。曰:“有唐气,焉得不甜?”蔡芷衫好自称“蔡子”,以诗示汪用敷。汪曰:“打油诗也。”蔡怒曰:“此《文选》正体,何名打油?”曰:“菜子不打油,何物打油?”
雅谑,音yǎ xuè。意思是谓趣味高雅的戏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真生》:“真又善饮,能雅谑,乐甚。”沈从文 《如蕤集·泥涂》:“他在这件事上还不忘记加一个雅谑,引经据典,证明‘娘子军’到任何地方都不可少。”
仲小海,无考。在《随园诗话》中共提及三处:卷三·二五;卷八·四八;卷十二·八〇。从卷三其对商盘诗集有过评价而言,应该是袁枚同时代的诗人。
唐气,意思应该是“盛唐气息”,此处用谐音梗,借“唐”为“糖”,谓诗味过甜。
蔡芷衫,即蔡元春(生卒年不详), 字育奇, 号芷衫, 江宁人。著《在山堂诗集》。江苏仪征人,太仆寺卿施朝干(1763年进士,1795年尚在世)曾为其作《蔡芷衫诗序》,该文收录在施朝干自己的《一勺集》中。
汪用敷,无考。
打油诗,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文选》,即《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萧统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一般认为,《昭明文选》编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 至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 之间。由于《昭明文选》选材严谨、注重词藻,所选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过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视为文学的教科书,是士子们必读的一部书。
菜子不打油,何物打油?这里汪用敷也是用的谐音梗。蔡元春喜欢自称“蔡子”,而古代,一般有巨大成就者才可以被尊称为“某子”,蔡元春自称“蔡子”属于有些不自量力。故他作诗并请汪用敷评价时,汪则称其诗为打油诗,并告诉蔡元春“菜子(籽)不打油,何物打油?”
打油,此处指榨油。明代的《天工开物》记:“凡取油,榨法而外,有两镬煮取法,以治蓖麻与苏麻;北京有磨法,朝鲜有舂法,以治胡麻。其余皆从榨出也。凡榨,木巨者围必合抱,而中空之,其木樟为上,檀与杞次之。”意思就是,要制取油脂必须采用压榨的方式,而木制榨油机就是采用一根直径1米或者更大的硬质木材,把中间掏空然后制作成圆形空腔,或者方形空腔,再配合空腔制作成圆形或者方形油箍,用稻草或者棕榈叶制成油箍饼,装入空腔内依次排开,然后用木楔加入,木楔放置要注意松紧配合。最后用重达500斤的石锤或者一根可以前后左右摆动的木桩撞击木楔,木楔一点点被打入空腔内,菜籽饼或者其他油饼逐渐被压缩挤压,最后在几十吨的压力下,油脂开始被压榨出来然后流进下油槽和过滤槽进行沉淀。故而榨油,也称为打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