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人生告诉我们~~在弄清楚“需要什么”之前,我们的人生首先要做“减法”——摆脱那些不需要的东西。分为三个层次:
摆脱对“唯一路径”的依附;
摆脱单方面的“内耗”(只要想通了,人生永远来得及重新开始)
摆脱对幸福的“想当然幻觉”。
人生三万日,最终都需要回归生活
有韧性的人~~苏东坡
人天生就带有韧性。这份韧性可以通过修炼来逐渐加强。
如何修炼?回归。
归回支点。在这个真实又荒诞的世界里,总得有一样东西能让你抓住作为不变的基点,否则人很容易迷失在深不见底的人性欲望漩涡之中。建议:我们需要从某些事物上汲取力量,使之成为自己的支柱。即,建立人生的支点。
凡是不够稳固、会发生巨大变动的东西,都很难成为支点;即便成了支点,人也很容易因此迷失。
思考:我的支点是什么?
目前,我的支点是孩子。陪伴和支持她到高考,这期间,我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
另一个我想撬动的支点,是自己。我想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目前锁定在初中学习策略和方法上,通过具体的科目学习陪伴,协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够积极乐观的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回归自然。真正优秀的人,总是要有点境界的。境界,就是顺其自然,不强求,不执着。
纵观苏东坡医生,始终举重若轻、顺意而为,方能获得如此潇洒、通透。人生漫长,必须坚持长期主义。不用特别执着于短期、执着于某件具体的事到底成没成。
回归生活。生活远比什么都辽阔。从长远看,我们要做的是学会包容,取舍,看开,学会在任何环境下都想办法让自己保持内心安宁。人的全部韧性,最终就在于直面人生其实毫无意义的那份勇气。
感慨:
人生的意义,我寻找过很久很久,至今没有什么明确的答案。最近可看到一句话,挺被触动:值此一生,只此一生。来此作甚?
印象最深的,是读过的一本书,印度的奥修大师讲演集。里面提到生死,不过是生命不同状态的一个阶段而已,若是完成了生命的修炼,自然归根。若是没有,那就继续修炼好了,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而已。死亡,不过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初始。还记得读到时内心的那份安宁。
近期在做Do More You的训练营练习,寻找自己内在的声音和价值,寻找内心的那份坚定的力量和勇气。人生目标,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累积,慢慢的靠近,最终无憾。人,总是要做事的。
自然,什么是自然?大自然,物理世界的存在;道法自然,那个道,规则?顺其自然,也是在自己勤勤勉勉做事情之后的听天命。是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