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易学律动/葛吉夫神圣舞蹈」台北周二班讲解 《易经》 〈先天八卦〉与 〈后天八卦〉的形成与差异。就我们从快楽的幼年时期,到成年后發现自己的种种缺憾与痛苦、转而走向心灵成长,寻找「回家」的路。透过先后天这两张八卦图,明显着指出最简单快速有效的路是「抽坎填离」,去掉心中的黑暗,增加内在的力量,就可以穿越水深火热的现世淹煎,回到天地定位的岁月静好。而〈十二辟卦〉则更指出其间由乐转苦,再从苦回乐的过程与方法。
葛吉夫大师所说的「是与否的挣扎」,透过「摩擦」「融合」「结晶」达到「内在统一」,以及「有意识的受苦」和「牺牲」等概念,正好说明了「抽坎填离」的艰辛困难与所需的「额外努力」。并提示了可行的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律动/神圣舞蹈」特别管用。
我把乌斯宾斯基在跟随葛吉夫学习时,记录当时情境的《探索奇蹟》中,有关于以上议题内容的文章转录在下,提供给苦于淹煎可望恢復静好的朋友们参考。
《探索奇蹟》第二章:人的四个身体(一)
「融合,内在统一,都是经由『摩擦』的方式获得,透过人内在『是』与『否』的争斗。如果人活着而没有内在争斗,如果一切事物都在他裏面自行發生而没有对立,如果他被拉到哪儿就到哪儿,或只是随风摆荡,那么他就会停滞在他原来的模样。但如果他裏面开始一个挣扎,尤其是这挣扎有一明确的方向,那么逐渐地,一些不变的特质便自行形成,他开始『结晶』。但结晶有可能在一个对的基础上,也可能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摩擦』,『是』与『否』之间的争斗,可以很容易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例如,狂热信仰某些构想或『恐惧罪恶』,这些都能引發『是』与『否』之间极强烈的争斗。而人有可能在这样的基础上结晶,这样的人将不会有进一步發展的可能性,为了能进一步發展,他必须重新融化,而这也只能透过极痛苦的过程方能达成。」
「结晶有可能在任何基础上,譬如说,一个盗贼,一个真的、很好的正牌强盗,在高加索我认识一些这样的强盗,他会在路边的大石头后面,拿着枪一动也不动站上八个小时。你们能这么做吗?要知道,在他裏面随时都有挣扎,他感到又渴又热,苍蝇一再叮扰他,但他站着不动。另一个例子是个僧侣,他害怕魔鬼;一整夜他用头撞地板同时祈祷,如此结晶达成了。人在这样的方式中能产生极大的内在力量,他们能忍受折磨,他们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这意味着此时在他们裏面有些稳固不变的东西,这样的人能成为不朽,一个这样的人成为一个『不朽之物』(immortal thing),虽然有时候在他裏面能保有相当的意识,但又有什么好处?即使如此,却也必须记住这极少發生。」
当天晚上我回想葛吉夫的谈话,让我惊讶的是,对于葛吉夫的说法,许多人所听到的竟然完全不同;有些人只会注意(也只记得)他次要的论点,而忽略了葛吉夫所谈及的基本原则,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在葛吉夫所谈的重点上提出问题,其中有个问题还留在我的记忆中。
「有什么方法可以引發人内在『是』与『否』之间的争斗?」有人这么问。
「牺牲是必要的,」葛吉夫说,「如果什么都不牺牲,就什么也得不到,而且,要牺牲的必须是在那时刻而言是珍贵的东西。要牺牲很长一段时间以及牺牲很多,但并不是永远,这一定要瞭解,因为这经常被误解。牺牲只在结晶过程中才需要,其后人可以拥有一切他想要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律则规范他,因为他就是自己的律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