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必須過動(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必須過動(下)

作者: Xuanmany小牡羊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23:04 被阅读0次
    cc0圖片

            女孩回到母親身邊,哭著說:「讓我們住在這裡,是我的責任!」

            「媽媽知道妳一直都很努力,但這是不對的,從一開始就錯了。」

            「妳會幫我的對不對?妳都可以讓哥哥滿分,妳會像幫哥哥一樣幫我對不對?」

            「媽媽一直都在幫妳啊…到現在都還是。媽媽從開始到現在,都是讓妳整整齊齊的。

            當雙方的價值觀不一致,這樣的對話就變得非常恐怖:孩子在問的,是幫我活下去;媽媽在說的,是我一直都讓妳活的整整齊齊。小牡羊終於知道在戲劇一開始感到的那點不顯的毛骨悚然是什麼。

            當一個人以長年被社會所教導的理所當然的觀點去做該做的事,去做妳對社會唯一有用的事:那麼細心照料多年,最後妳養出的滿分的孩子卻自殺,到底哪裡出錯了?社會賦予兩種判定方式:一,是胚胎瑕疵,所以重補一個胚胎給媽媽。二,都是媽媽的責任,所以媽媽這輩子不能再生育,永遠沒翻身機會。面對高度高壓的社會,第一個選擇是她所能採取的最極端求生本能。

            於是她成為一個絕對服從社會價值的「母職典範」者,她必須絕對認同所有社會價值,她的絕對信念是「必須熱愛母職」,是那麼偏執而非真誠熱愛,因為如果她不這樣去深信,則內在的她早已支離破碎。她,沒有能力面對自己是社會的無用者,即使是一天,都不能。

            她選擇做際遇的受害者角色,以之自欺、欺人,捏造假象使第一個孩子以意外而非自殺結局收場,再以此悲劇事件編織出一個理想的社會形象,全心全意演繹女人是培育下一代重要力量的角色。劇情設定上沒有「父親」的角色,女性都是在童年缺乏陽性力量的狀況下成長的,成年後,只能依自己的想像,在親子關係中扮演一部分孩子生命必須要的陽性支撐。

            這種社會體制也造成孩子與母親之間容易有特定課題──孩子的優劣,絕對的決定母親的生存資源。她第一個孩子的自殺,形同她面臨母親角色被剝奪的遭遇以及親子關係的背叛,但也從中謀得極大利益(她的最大心願)。

            這樣的陰影下她教育出的第二個孩子,演出個人自我的不得志,生命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從小被保護在「都心好宅」這樣純白的容不得一點瑕疵的世界,生活往來對象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與金質勳章的媽媽們,她沒有能供自己豎立陽性力量的榜樣。還有個在謊言之下被美化的哥哥形象──滿分卻車禍意外身亡的不幸者,實則為親情勒索下無法實現夢想而放棄自己生命的人。

           於是即便生命出現第二種生存的可能性(在避難所生存),她依然要逃避在那個狀態下去面對自己精神上的空洞空無。逃避看到自己在創造我是誰的能力上是空洞的、無能的狀態,對自己能創造什麼非常迷茫,不願意承擔找到自我潛能的責任,而選擇去依附他人的夢想當做自我認同。於是她回到母親身邊,繼續從強烈糾纏的親情勒索中感到被需要,也終於在這樣的關係裡入魔。

            最後,她以妄想症被判定為瑕疵品,在被銷毀前,獨自流著淚說謝謝。小牡羊想,這或許是最後她終於找到的存在意義,為所愛的人犧牲而能成為假想中的救贖者。至少,她不做永久沈睡的放棄求生症候群角色,也算為自己勇敢一次?

    愛的形式

            「媽,妳愛我嗎?」

            「妳愛我嗎?」

            「愛!」

            「好,那就夠了。」

            母親恐怕從來都沒有辦法去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選擇(因為那將自毀),只能堅信在這樣的社會體制下,幫助女兒與自己最後最好的方式,是讓她早些被銷毀。女兒在知道「精進」的真相下,成績不可能再扭轉,長痛不如短痛。於是,她只能以反問而不能回答女兒的問題,以此方式深深壓抑親情的不捨。

            身為母親,兩人相互依存十多年,太知道怎麼樣能讓一個孩子精神崩潰,她不需要做出任何看得見的行為,就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放棄、感到生命受威脅。可是身為母親,她不是沒有愛的,她其實以最強大的愛在扭曲著愛自己的內在小孩,所以當然也會以這樣扭曲的愛養育孩子。

            扭曲是為了自我得以生存,為活下去而極力壓抑不去感覺那些使心靈遭受凌虐凌遲的情緒創傷,所以她和人辯駁:「我這是拯救她的尊嚴!(略)因為她明白,活得丟臉,比死還痛苦!」

            或者可以說她的愛、她認知的幫助,是即使女兒僥倖沒有面臨被銷毀的命運,讓一個女孩將來生活在永不能翻身的地方,是害了她一輩子!並且,照國家灌輸的邏輯,不合標準的人就是瑕疵品,本就該銷毀,她並沒有做錯。她與女兒都只是無辜受害者,她不幸養育一個瑕疵品;她的女兒明明是個瑕疵胚胎卻沒有被預先發現,才這樣飽受痛苦的活著,一個錯誤,根本就不應該被生下來。

            在不得不割捨孩子以換取自己的生存優勢的當下,不論她承認與否,都等同是在殺死自己的內在小孩,以做為背叛親情的自我報復。但深沈的怒火哪裡能這樣平息?大約是她去密報避難所的位置,那裡所有的孩子都失去未來,用更多的鮮血來祭奠這場親子關係的毀滅吧!

            「我培育過兩個胚胎,也失去過兩個,你們覺得我可憐嗎?但我的體會卻是,每一個胚胎的誕生,都是母親的一次重生。如果不是我第二個有瑕疵的胚胎,我又怎麼能懷有這個希望?」

            最後,她澄澈的雙瞳再也倒映不出影子,肚子裡懷著第三胎,催眠自己也催眠其他人:「自己幸福,才能給孩子幸福。」這就是沒有能力承擔現實,自欺欺人極致的演繹吧!

    反思

            科幻的劇情有時會讓人覺得離我們的生活有些遠,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只為應付社會或父母的期待,在適當的年齡盡到成家的責任而步入婚姻,或曾經我們的父母是在這樣的社會壓力下進入婚姻的,又怎麼能指望他們懂得如何真正以愛教育下一代?又怎麼忍心責怪是他們造成我們成長過程的內在創傷?我們如何去要求家庭之愛應該有的形式?


            想要使自己真正被療癒,只能放下愛恨糾結的情感,去寬恕曾經的父母也不是在完全責任覺醒的狀態下有意識的選擇成為父母的,或者他們也始終不過是帶著自己童年的創傷,在成人世界摸索著前進的,與你我相似的芸芸眾生。

    台北的小牡羊

    矢志喚醒眾人心底潛藏的至純智慧,以善知識結天下善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必須過動(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mi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