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广州疫情前期,离穗人员要求72小时核酸检测。由于听说社区检测不会有证明(事实上是人云亦云),要带娃回老家,则只有一条路——上医院自费检测。然而再预约时,排号已排到了7日。
6月2日,出于归家心切,无法等待至7日,老妈自顾自地到处打听消息。听说有人未到预约时间,也可提前检测,于是兴冲冲地打电话给我,提出去医院咨询。由于在预约的网站上,已白纸黑字写明,不到预约时间,不予检测。因此我不同意浪费时间去现场,后来是爸妈带着娃去医院排的队。结果是,医院告知,无法提前检测。由于天气炎热,排队辛苦,老妈又没把事办成,又道听途说,怀疑是我没预约好,于是言语中带怒火,找我兴师问罪,矛盾就此引发。
激烈的冲突,背后是多重原因的集合体。
首先疫情之下,每个个体都处在无形压力之中,这种压力有时自身都不自知。
其次,在这次冲突的背后,我与母亲心理上、问题的看法上的千差万别得以体现。第一,在是否立即回乡这事上,原本就不同。我认为广州防控很严,暂时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感染。晚一个星期回,问题不大。而老人家不是这么想,她常刷手机,被各种流言闹得七上八下,尤其担心广州因此而封城。第二,在办事上,我一向处于乐天而犹豫不决的派别,而老妈也是风风火火,恨不得想做的事,立马做成。第三,在教育理念上的冲突,已日积月累,埋下了矛盾冲突的前因。再加上近来她身患糖尿病,心情也属于紧绷之状。
冲突过后,静下来反思。实属不应该出现的这一幕。仔细回想,竟无法找到当时心境上最愤怒的点。其实,即便找到了,也无济于事,毕竟已经发生,对双方都是不小的伤害。不仅如此,愤怒遮蔽了双眼,无法看到事情的因果,尤其是在吵架的过程中,完全无法理性思考。正如《教父》所说的那样,千万不要仇恨你的敌人,因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亲人之间,生气会产生仇恨,也。同样失去判断力。
如何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发生?大而远的方面,自然是提高自身修养,能接得住身边人的坏脾气。同时,也学会察言观色。其次,如果无法避免冲突,那么至少学会降低冲突的激烈程度。对于我两认知上的差距,这种冲突完全是非理性的。但一旦陷入吵架,作为晚辈的修为已经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