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教师培训今天结束了,培训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幸好我来了。
在这之前,外界对这所学校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和评价,让我不敢来。偶然的机会加入汉开,成为开开的一员,让我倍感荣幸。两天的培训让我对这所学校有了了解,我的感悟用几个词来形容。
1.有文化内涵。一所好学校在外界的眼里往往喜欢用教学成绩来衡量而不看其他方面。这是很多老百姓的误区。真正的学校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不仅仅从孩子今天的升学率出发,也要为学生未来成长守护。
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每个孩子都会给1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这封信封存在学校的时间胶囊走廊下。让每个孩子从现在给自己立下誓言,写下目标。学校不要努力去培养一个将来被“机器”取代的人才。这是学校教育的原点,希望做基于现实的理想主义教育。既要质量立人、立校,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科学育人。成人之美,以美成美。
2、有规范体系。
两天的培训无论是教学部还是德育部,都可以看出短短6年,学校已经积累了丰富完善的过程性材料和规范的制度体系。无论是学科组建设还是班主任管理,学生良习管理,教师良习管理每个流程以及相关工具,文创作品都很完善。
成套的制度规章,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流程完整而有序的形成,是我看到的一个良性循环的学校。所以才会看到其他学校模式有相似而又有不同的各美其美的各地汉开书院。
3.有理念信仰。
这两天去看深圳汉开,盐城汉开和淮安汉开,几所学校,很多方面都有类似。这里可以看到校长的思想痕迹所在,有校长的理念在。一所好的学校既要有理想主义又要有现实主义。脱离现实的理想是很难存活的。但是在校长眼里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被尊重,都要让他成才。所以要因材施教,成人之美。
如何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所以要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有创新,有新的元素加入。满足市场化需求有国际学校,有艺术中心,有复读生。
两天的培训很难消化许多的PPT内容,因为有太多的东西是时间的沉淀,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但是可以看出王校长是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他自己会去写书,会重视团队的过程性资料的汇编,会带老师们做教师职业的规划。很多的想法和做法,在一些老师眼里可能是特别浪费时间的事,但是积累下来,都是这个老师个人成长的垫脚石。现在这样去重视教师成长的学校并不多。给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的同时给老师也建立职业规划档案。
回首走过的几个学校,很多学校只能做一些眼前的每天课表安排,上面迎接检查,以及处理好日常工作事情,很少有学校能做到兼顾学生成长和教师成长以及各项过程性材料积累迭代的事情。或者说有的校长从一开始就没有去想过要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的学校学生出来是有什么样的气质和烙印的,学校的独有特色是什么?而根源在于以校长为中心的团队管理能力如何,校长的思想是否在团队中有影响力,这个部分其实是最难做到的,校长个人品牌是否建立。
类似像李希贵、叶翠微,包括这个王校长都是很爱读书,写作的校长。只有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看过很多学校的模式之后,才会对学校教育有自己的理解。管理不是一个流程性的东西,它实实在在在与人打交道,如何凝聚人心,发现人才激发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重要。这与给多少薪水,挖多少人才来,有关系,但是不是关键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