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作者: 王凤波 | 来源:发表于2018-01-12 08:33 被阅读0次

    引发怀旧热的电影《芳华》,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女性作家的材料,被男性导演做出一道男权风味的东方料理。巧合的是,就在电影故事发生的年代,西方的女权运动与女性主义正高歌猛进。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芳华》无疑是典型的“男性观看(male gaze)”作品,女人的性格、心理、命运、身份和形象,都是透过男人的有(hao)色眼镜得到呈现。其实,整个文工团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会是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现象级话题。不过本文不说《芳华》,只借它的热度,引入女性艺术家如何面对芳华不再这样一个话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女性运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权利和制度层面争取到了全方位的男女平权,在意识形态和理论方面发展出成熟深入的女性主义理论体系,在艺术上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有着女性主义倾向的艺术家(女性艺术家并不一定是女性主义者)。现在,这批推动女性运动的女杰们,已经或正在步入老年,例如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大师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1956年生)、现代女性主义艺术领军人物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1939年生),艺术家巴巴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1945生)。

    在艺术领域,女性主义艺术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女人的身体。不言自明,在有关女性身体的艺术表现中,焦点更多集中在年轻女性身体上,而老年女性身体,通常都处于边缘话题地位。随着女性主义健将们逐渐进入老年,她们自己会不会通过自我年轮观照,在艺术上有新的表现?的确有,例如今年64岁的美国摄影家辛迪•谢尔曼(Cindy Sherman),对于女性芳华不再,就做出了独特的艺术表达。

    谢尔曼自己不大喜欢被称为女性主义艺术家。这可以理解:已经被捧为世界级大师、一张照片创下摄影作品历史最高拍卖纪录(390万美元)的摄影家,普世主义人文关注才配得上这一地位,“女性主义”似乎是太狭隘了一点。但是,她的作品主题和内容,例如女性身份、社会角色、传媒与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与性以及色情暴力等,无疑是女性主义的标准话题。

    说到内容,她的作品内容狭隘到不能再狭隘。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她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拍摄自己。她没有助手,没有模特,没有化妆师,没有灯光师,没有经纪人,拍摄的对象就是通过化妆、服装和道具百变的自己。她的第一批创作于1970年到1980年的作品系列“电影静片(Film stills)”共69张,在1995年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全部购买并单独开辟一个展厅常年展出,成为摄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这一刚出道的系列也是给谢尔曼带来世界声誉的作品,都是黑白照片,每张照片都是她装扮成五六十年代美国黑色电影(Film noir)、B类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的各种角色,通过刻意模仿在流行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刻板印象,让观者重新观看思考对女性身份地位的社会定义。她的首批作品就体现出她的一些特质,如模仿中刻意带点嘲讽捉弄,人物与氛围的焦虑不安,浮夸背后的一丝悲凉,表达模棱两可留下解读的歧义与想象空间(她的作品一般都没有标题只有编号)。

    1981年,小有名气的谢尔曼应邀为艺术杂志创作组图“跨页画幅(Centralfold,当时色情杂志常用的一种表现女体横陈的格式)” ,其中一幅编号92的作品表现出在男性俯视的视角下女性的恐惧和被欺凌状态,因此被视为谢尔曼女性主义艺术倾向的一幅代表作。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谢尔曼在1988到1990期间创作的“历史人像(History Portraits)”系列,用拙劣模仿欧洲古典油画大师作品的手法创作出35幅作品, 拉斐尔、卡拉瓦乔、伦勃朗等大师均被“恶搞”。她将古典油画中常见的女性形象如圣洁圣母和典雅贵妇加以戏谑,质疑欧洲艺术传统中的男性视角,颠覆了具有话语权的大师们定义的女性美的定义。例如拉斐尔1518年创作的“面包房主女儿La Fornarina”,是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古典主义美的代笔之作,集纯洁与诱惑于一身,同时也是典型的男性对于女性身体的一种操纵欲体现,画中的女主被认为是拉斐尔的情妇,她左臂上环带上刻有拉斐尔签名,表示出一种画家对模特的占有关系。谢尔曼的作品中,首先是服装和道具用的就是廉价旧货(善于利用地摊货做服饰和道具是她的特点),乳房也用明显的塑胶道具显得夸大(文艺复兴的女性美标准之一就是乳房小而圆),肚子大到似乎是在怀孕(从男性传统观点看,怀孕的身体被排除在女性性感范畴之外)。另一幅模仿15世纪法国画家富凯“梅仑的圣母”的作品,打破古典油画对圣母超凡形态(标致的几何线条和大理石般的圣洁肤色),用假乳房来讽刺对“小而圆”的痴迷。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出名之后的谢尔曼当然也成时尚界所追捧,不少时装品牌如香奈儿和古奇等都找她拍广告大片。但是谢尔曼的女性主义意识与时装界流行的魅力摄影(Glamour Photography)格格不入,她不可能迎合时尚要求,拍出突出蜂腰长腿瘦成竹竿的女性形象。但是鉴于她的名气太大,这些时装品牌给了她完全创作自由,结果她的时尚大片拍得十分任性,与其说是正面宣传,不如说是恶搞,例如这张为古奇拍的广告。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2000年对谢尔曼来说也是一个创作上的重要转折点,46岁的她开始关注女性的年纪或者说上了年纪的女性的存在状态。这一年创作的“大头照(Headshots)”是她对女性角色刻画得最刻薄的作品。这一系列的主角(谢尔曼从不承认她是自拍,而是强调她拍的是真实的来自社会的角色)大都是中老年女性,她们共同的特点是在与自己的芳华渐逝这一事实作顽强的斗争,通过浓妆、假发、除皱注射、丰唇手术和讨好的神情姿态期待甚至是乞求别人的注意。她们的表情或者是做给人看的强颜欢笑,或者是麻木的表情下透露出失落、焦虑、空洞和疲惫。这一组作品也是在谢尔曼一贯的夸张恶搞风格中,最具有日常悲剧氛围的作品,流露出不可救药的绝望和窒息。对于这一组作品,你可以理解成作者“女人难为女人”的尖刻,也可以理解成作者在控诉我们这个时代对年轻与完美体形容颜的偏执追求,诉说女性因此而承受的巨大身心压力。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贵妇人像(Society Portraits)”是谢尔曼2008创作的系列,大概也是因为她本人年逾五十,该系列中她本人扮演的全是属于社会精英阶层的老年女性。与“大头照”系列相比,这一系列的女人们似乎已经(不得不)接受了身体已经变老芳华永逝的事实, 转而专注于塑造一个雍容华贵有钱有势的形象,强调自己的社会地位。她们可能是曾经走红过的明星,也可能是达官贵人的夫人,她们用珠光宝气的服饰、精致的化妆和身体摆出来的优雅“范儿”来凸显自己的底蕴和自信。但是谢尔曼作品的魅力就在这里,在这些外表之下,观者明显能感觉到画中人物的外强中干、自欺欺人和寂寞哀怨。虽然这一系列整体上显得含蓄平和,不像“大头照”系列那样极尽刻薄夸张之能事,但是总体效果上,这一系列仍弥漫出强烈的造物弄人容颜易逝的悲剧气息。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谢尔曼以上年纪为主题的作品,其实就是基于这样的观察,那就是有一种生活是把自己囚禁在一个虚荣的名利场里,其生活的旨趣就是制造一个能够赢得他人注意的假象,并因此富于心机和手段,同时心里知道这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但又像中了邪一样,不敢轻言放弃。

    不过,对他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是容易的,跳出名利场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有趣的是,自我意识极强且成就极大的女性主义艺术家如谢尔曼,在一次采访中也坦白说打过防皱针,也喜欢穿名牌。看来,恐惧变老是凡人皆有的普遍情结,谢尔曼没有开出什么治愈良药,但至少她的作品能让人直面真相,让人们开始思考。而只要思考,恐惧就会减少。

                        王凤波 2018年1月11日 柏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芳华不再怎么办?女性主义艺术家另辟视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px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