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棵树歪了,就歪了,它就长不直了。
可我想说一颗树它歪的也只是树身的一小部分,只要它后天努力,改掉惰性,它一样可以在余下的生命里长成直立挺拔的大树。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中国的教育,可悲又可怜。
现在孩童的一代似乎面临着更多的不幸。
他们本是在该玩的年纪里,却被繁重的作业以及各种培训班压弯了小小的身躯。
一个弱小的孩子一早起来,两眼还在冒星星,就被家长催促着快起床,为的是上学不迟到。
到了学校,有些素质不高的老师眼里还有三分看人低的神态,他们的心里是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的。
分数高的自然就成了老师的关注点,相反那些分数不太理想的孩子就成了老师看不上眼的一类,同时回家还得受一些喜欢和别人攀比的这样一类家长的责骂。
骂他没用,骂他上课不专心听讲,可却不会去想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于是,大大小小的培训班就如雨后春笋班林立街头……
很多人也不想把孩子往里送,可是出于不甘落后的心态,他们好像是逼不得已才这样做的。
爱子心切,奈何?
大自然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很多绿色的草,它们没人照顾也同样长得很好。
天然的璞玉未经过加工,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充满灵性与纯朴的自然风情。
还有很多的乞丐一生颠沛流离,他们照样活得有滋有味。
为什么我们现在过上了好日子,内心的忧虑却重重呢?
以前的人是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反而喜欢套近乎,邻里之间你来我往也属于一件看上去很暖人心窝的事。
现在,钢筋水泥把人与人隔开了,我们脚下能真正看到的土地也越来越少了,田地,青山,以及一些古老的建筑又统统去了哪里?
高楼建起,人们为了工作,为了更好的资源不遗余力,拼搏向前,冲向人口密集的城市。
而落寞的乡村,天空好像更高了。
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被社会的潮流急急地往前赶着,因而他的孩子也无奈地跟着,有些孩子可能会说,“妈妈呀!请你慢一点。”
而他的妈妈说不定会说,“你赶紧快点,再不快点就会被后面的人给踩伤了,再不快点你怎么能摘掉那颗属于你的明珠。”
孩子气喘吁吁,大人也疲惫不堪,疲惫的忘记孩子本该有的兴趣爱好。一些德行高大的教育者看在眼里还说,“我这不是减负了吗!”
减轻负担,增加作业难度,让一个小小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把还未完全发育好,甚至因为休息不良的脑袋给摧残的失去快乐与自由的天地,试想这样下去,中国又要失去多少像爱因斯坦这样充满想象力的伟大科学家呢?
中国的试卷上总喜欢挂着一百这样的分数,好像上学就是为了考满分的,有些孩子在家里大部分时间是被剥夺发言权,他们像一台机器不停地运转着。
而很多父母巴不得孩子一心一意地看书,所有的事情他一手包揽。
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太过劳累,他们会像父母抱怨,“我为什么要生在中国?”
有些孩子因为承受不了学习的重压,敢怒不敢言,选择了轻生。
我们为什么把孩子的学习看成头等大事?
就为了将来能找份更好的工作,不受累吗?就为了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吗?或是为了某个远大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样一想,诸如普通的,劳累的工作就没人做了,将来中国会诞生更多的科学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伟大的一类人物。
果真这样,那是一件好事。问题就怕一颗在小时候被过分扭曲的心灵会霉变成我们有朝一日认不清的样子,人与人之间都冷艳相看,或是因为认不清自己本来的面目而做出泯灭良知的事,那么再想收场还来得及吗?
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
一个孩子的天性过于压抑太久,那对他们的身心发育是不健康的,而美好的童年是一生的财富,现在就被剥夺,那么他即使有一天能赚很多的钱,也买不到这种纯真的,不带任何攻击性的快乐。
一个内心真正快乐的人他才会有更多的信心满载着对生活的希望,直挂云帆撑着他的小船去面对以后人生之路上的风风雨雨。
拥有这份独立,不畏惧生活的艰难所折服的勇气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生活这个大染缸去浸泡,提炼自身的精华。
孩子小时候的事都被大人给做了,将来长大了他还能独立吗?
老师为了考核,一味讲究成绩,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有些家长很无奈地摇摇头叹息道,“我仿佛又回到了上学的年纪。”
一道题目有时候不仅难住了孩子,也难住了家长。
有时候家长就不想作为家长,而想转换为另一种角色。
有时候一些老师也不想当老师了,为了谋生,上面对他们施压又奈何?
中国现在的教育之所以这么失败,这是教育者该考虑的一件大事,平时没事的时候不妨想想,如果我还是个孩子,那么我需要什么呢?我是不是可以去充当一把枪去功打外国的侵略者?我是不是可以做一只笼中的鸟儿从此以后不再向往蓝天的自由?我是不是可以说一加一不等于二?
随风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远能远航……
一份胸襟,一份自由更重要。
成长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生的事,而不是只有眼前的匆忙长高。
上帝既然能让人诞生在世间,他就有办法让他们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