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高宗李治:懦弱无能?你怕是没看他争夺大权时腹黑的样子

唐高宗李治:懦弱无能?你怕是没看他争夺大权时腹黑的样子

作者: 进击的历史君 | 来源:发表于2021-11-26 15:25 被阅读0次

唐高宗李治是被低估的优秀的守成之君,在他手里,唐朝达到最大版图,政局稳定,国力在走上坡路,经济人口稳定增长,盛世之象呼之欲出。奈何他的前任和后任太过耀眼,尤其是后任,更是空前绝后,后世为了抹黑篡位的武则天,连带把李治也说成了懦弱无能的傀儡式帝王。其实李治是个有手腕,有权谋,擅长扮猪吃老虎,腹黑的很,历史上玩弄权术最厉害的皇帝中,李治可以说排在前几位。

会哭的孩子结果都不会太差

公元649年5月26日,李世民在翠微宫含风殿去世之后,晋王李治成为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对于这一结果,会让不少人大跌眼镜。相比于活跃闪耀的兄弟们,晋王李治几乎毫无作为。在登基之前,总喜欢哭哭啼啼。

兄弟们争储时,面对魏王李泰的威胁,李治就在李世民跟前天天表现得惶惶不安的样子,等到李世民问起才“迫不得已”哭着告状,惹得“宠子狂魔”李世民大为心疼他善良友爱的“稚奴”,觉得另一儿子李泰太过阴险,经历了太多血腥权力之争的李世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父子反目、兄弟成仇,这一次直接导致李泰失去了上位的资格。

李世民出征,李治留守监国,他天天哭泣,让驿站飞马传递他的奏表,向李世民汇报生活起居等日常。

李世民得病他哭,然后守在宫中天天伺候,用自己的嘴把李世民疮里的脓吸出来,这一孝顺表现,太子地位更加的坚固。

李世民去逝后,李治更是搂着舅舅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哭起来没完没了,最后把长孙给逼急了,熊他不要像匹夫一样哭哭啼啼,李治这才擤完鼻涕,抹干眼泪开始干正事。

相比起他的父皇和妻子,李治这皇帝之位来得太顺利也太理所应当了,他一没逼父二没杀兄三没废儿,把握了以仁孝和不争的策略最终赢得了这场储位之争,可见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哭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哦!

但对于权力巅峰的斗争,不得不容人细想,李治留下的眼泪全都是滴滴清纯的真情?

《三国演义》中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李治完完全全就是一条真龙。

眼泪哪里是懦弱,分明是通往权力高峰时的隐忍,分明是还寄人篱下时的道具,分明是地位还没有稳定时候的掩饰。

登基后,很快就显示了他操控权术,决策果断,手段狠辣的腹黑一面。

往宰相班子掺沙子初夺权力

唐太宗给他留下的两个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和禇遂良,当时朝廷的权力基本就集中在代表着关陇集团利益的长孙无忌,代表着山东世族的褚遂良等势力手里,大唐继续沿着贞观时代开创的宽衢大道上笔直地向前奔驰,没有人感觉有什么不妥。史称“永徽之政,有贞观之遗风”。

但帝国掌权者已经是李治,不是李世民了,新人上任,如果不懂集权手段,就会被下属联合架空。已经二十二岁的李治,可不是未成年不能亲政的“小皇帝”,作为皇帝,乾纲独断掌控大权,那是刻在DNA里的。此时李治的政治经验虽然还不太丰富,但他也不是一个一无所知的笨蛋,李治明白,在顾命大臣兼帝国元老们的面前,自己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没有资格独立秉政的少主。

李治想要集权,就必须提拔人培植自己势力,这样做很难,他首先从制度上找到了一条突破口:扩招宰相班子成员。

唐朝实行的是群相制,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老大叫尚书令,权力太大一般不设,部门工作由副职左、右仆射主持,成为实际宰相。中书省老大是中书令,门下省老大是侍中。李世民时期,搞出了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只要有这个,那就算是宰相。而李治就在制度上继续搞创新,弄出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了这个头衔,也是宰相。

有了新坑,就能栽萝卜了。

李治将自己原来当太子时的东宫属官,高季辅、于志宁、张行成等人都提拔成宰相,同时还召回了李勣,拜为尚书左仆射。尽管此时还是由长孙和褚遂良说了算,但人多了事儿自然就多了,各方总会在一些事上因政见不同、利益各异互相牵制,李治居中裁决,手中权力就会增加。

期望的收获很快就来了,永徽元年(650年)李勣就辞去了仆射的职务,也是在这一年,监察御史韦思谦弹劾褚遂良强买他人田地,于是李治当日就贬褚遂良为同州刺史。永徽二年(651年),李治将宇文节、柳奭(shì)、来济等人安排进宰相班子里。

面对这么多同级别的同事,长孙无忌他们能搞一言堂吗?不能!你要说不同意,那就是有专权的野心。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李治就让铁板一块的朝堂松了松土。这一年李治果断地把出家为尼的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到宫里,次年五月拜为二品昭仪。

废后赶走关陇门阀与世家势力

要“夺”权,就必须赶人。王皇后很不幸,就是属于世家门阀一系的,这就是她的悲剧所在。

于公于私,李治想要削弱关陇门阀和山东世家势力,收天子之权,扶寒门子弟,收天下士子之心,废王立武是最快捷而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于公来说,寒门子弟看到废了关陇门阀的王皇后,立了商人女儿的武后。这个举动意图多明显啊,向天下人公布当今皇帝不在乎门第啊,对外就传递出为寒门弟子开辟官路的声音,不用费力就天下皆知。要知道在唐朝门第观念十分盛行,当时一众顾命大臣反对立武后的原因,就是武昭仪门第配不上,她的父亲是商人出身,虽然后来因为投资了李渊获得了官职,但算不上什么名门望族。

于私来说,抛弃王皇后这个父亲指定的女人,为了爱情,给予自己喜欢的女人最尊贵的名分,这事做起来心甘情愿。

做完这件事后,李治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权威,想要继续乘胜进军,就需要一个适当的时机、一个恰如其分的理由,将长孙无忌彻底赶走。

这样的时机终于出现了。

公元659年4月,有个叫李奉节的小人物,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等人谋反。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和长孙无忌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许敬宗知道李治想要的东西,发挥他诬陷人的特长,硬生生的给扯上了关系——根据自己的推断(始末推究),韦季方的背后,肯定有长孙无忌。

得到奏报时,高宗李治表面上又惊又泣,可内心却在窃喜——还有什么比「谋反」更正当的理由呢?

“谋反”这是个可怕的罪名,十恶不赦的罪名。犯了这种罪别说是亲舅舅了,就是亲儿子也得掉脑袋。

李治的腹黑在于甩锅,下起手来比谁都狠,却从来都不自己亲自出手,表面一直伪装成仁义君子。

早在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房遗爱谋反案,李治就问大臣,自己的哥哥李恪能不能不杀,大臣说该杀,于是大臣背锅。这次长孙无忌被谋反案牵连,他问许敬宗,能不能放过老舅,结果许敬宗给李治背了锅,李治把帝王心术玩到了极致。

李治成功把锅甩出去后,在没有对长孙无忌任何审问的情况下,就把长孙无忌流放到了黔州,没多久,李治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随后许敬宗又派人逼其上吊自杀。

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等人,全部废为庶民,流放岭南。族弟兼李世民的女婿长孙铨,被流放巂州(四川西昌),之后被当地县令活活打死。堂兄的儿子常州刺史长孙祥也被绞死。

李治在处理长孙无忌一事上真可谓决策果断,下手狠辣。

长孙无忌一倒,意味着关陇集团的覆灭,关陇集团的覆灭,意味着李治“夺”权成功,不再受制于人,可以乾纲独断。

至于褚遂良,彻底倒下的时间,比长孙无忌还早四年,先是被赶出朝堂,贬为潭州都督,第二年又被调到更加偏远的广西桂州去当都督,同年又被许敬宗、李义府等人诬告在广西谋反,再一次被贬到更远的爱州(今越南清化)两年后,死在了发配之地。

从二十二岁登基,到彻底掌权,李治用了十年时间。三十二岁正值春秋鼎盛的他,准备大展拳脚之时,却倒在了风疾上,给了武则天插手政治的机会。

最后历史君说:

在我们看过的诸多影视作品中,武则天一开始就是大魔王一般的存在,欺负弱鸡般的李治。但事实上,抛却感情因素外,武则天前期只是他解决权力困境的工具,后期在他身体不好情况下,辅助他掌控权力。需要注意的是直到死,李治都手握大权,没有被架空,遗诏是完全贯彻了他的遗志,顾命大臣也是他自己册立的。

至于留下个“懦弱”的历史印象,只能说在他死后,武则天最终称帝,这件事,对李治历史评价的影响太大了。作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的老公,想不被历史评价弱智化都很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高宗李治:懦弱无能?你怕是没看他争夺大权时腹黑的样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qx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