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有个习俗,如果家里娶了新媳妇或是有新女婿,来年出门给长辈拜年,第一次正月去别人家,就是新客,要专为新人做一顿席,俗称“厚新客”。这是一件挺大的事儿,两边的家庭都很重视。
首先,自家有人带着一起出门,兄弟姐妹陪着新夫妻。到了以后,简单介绍,按辈分怎样叫人。
接待的人家,更是一早就提前准备。初几到咱家来,吃午饭还是晚饭,一般在年前就约定好。需要哪些食材,早早买齐,需要的厨师也提前约定好。
新客快到时,大约在主人家能听到能看到的距离,陪同的人拿出一挂小炮,点上,跟主人打个招呼,新客已经来了。当然主人也把早早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点上,迎接新客。
往年交通不便,出门主要靠步行,如果距离较远,等走到亲戚家,又累又饿。开饭还早。主人家就先给新客“打个尖儿”,煮几个荷包蛋,加点红糖,垫一垫肚子。那时大家都比较困难,荷包蛋加红糖,也是上等吃食了。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没有时间用一整个正月来走亲戚。过年七天假期,要把娘家婆家的长辈都拜一遍,任务很重,所以都开着小车,一天十几家赶场一样。“打尖儿”都省了,正经吃饭也没办法把每家的酒席都吃到,只能把早餐也安排上,有的甚至半夜开始准备,早晨七点吃饭。
新客也很辛苦,都不能睡懒觉,早起吃两个小时,然后出门拜年,中午继续吃两个小时,下午稍微休息一下,晚上再吃。而且一天三餐都是一样的菜式,连续好几天。新客酒席都是固定的菜式,并且出菜顺序都是确定的。有16个菜和24个菜之分,程序比较复杂,量也足够,多数都是按照16个菜的规格来。
热菜之前,先上10个凉菜,5荤5素。然后是热菜,做一个出一个。有专门的厨师,打下手的,还有专门端盘子的。
1“头碗蹄子”,是清炖猪后腿肉,加上一些山药银耳之类的配菜,有肉有汤。凉菜以后,喝一口热气腾腾的汤,特别舒服。
2“二碗鸡”是红烧鸡,口味偏重,下酒蛮好。
3中间有一个汆肉,是用面粉裹在肉片表层,煮出来的汤,很鲜嫩。
4“三碗洋菜”,这个没有确定要求,我吃过最多的“洋菜”就是芹菜炒肉丝,应该其他的蔬菜炒肉也可以,或许因为冬天正是芹菜成熟的季节,所以大家都用芹菜千张肉丝作为“三碗洋菜”。
5在这之后有一个“小碗子”。从字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容器,并没有指定菜品,所以可以自由发挥。菜谱中没有的,都可以在这个时候出,如果发现前面出的菜,不太够吃,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多加几个“小碗子”,这是一个灵活变通,自由发挥的机会。
6点心,这是我小时最欢喜的时候。一般用蛋糕饼干之类,装盘上桌即可。大人都比较矜持,尤其刚结婚的新客,与亲戚们还不很熟悉,不好太鲁莽,大多都分给喜爱甜食的孩子们了。
7“四碗鱼”,红烧鲫鱼,我印象中,好像都是甜口的。鲫鱼先炸,两面焦黄,再用酱油冰糖红烧。我没有做过席,这是我根据自己红烧鱼的经验猜出来的。鲫鱼必须是两条,要成双成对,鱼头朝上座,对着新客。当然,这时也要喝一个鱼头酒。小时候,我也特别喜欢这个菜,因为那时家穷,没有多少机会吃鱼肉,大家的厨艺也十分有限,甜口的菜,普通家庭几乎都不会做,在这样特别的机会才能吃到。现在想想,仍觉得那时的味道特别美。
8又一个“小碗子”。跟上一个小碗子一样,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9甜汤。酒酿小圆子,自家做的酒糟,自家搓的小汤圆,加点糖,加个鸡蛋,刚出锅热乎乎儿的,好喝。有关酒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因为“糟”这个字不太吉利,大家也换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酒福子”,新年福气到。
上这一道菜的同时,还要记得发勺子,喝汤用。
10五碗圆子,都是自家做的肉丸或是鱼丸煮汤,因为“待新客”大家都比较矜持,丸子也都做得比较小,用勺子刚好一口一个。
上菜的同时,也要端上一碗清水,因为前面喝了甜汤,这个圆子又是咸的,所以,这碗水就是给客人涮一下勺子用的。有心的厨师,还会在清水上面放一根葱叶,表面再盖一张红纸。
11圆子之后,再上一道点心。几乎相当于主食了,例如麻团,南瓜饼,春卷之类。
12六碗蛋汤,西红柿鸡蛋汤。加一点淀粉,很浓稠,我不太喜欢这种,觉得跟自己做的味道差不多,但是老家的人都特别喜欢,每次一上桌就秒光。
这个菜很重要,因为蛋汤一上桌,就意味着可以离席了。一般新客不好意思一直吃到底,有时候也赶着下一场,蛋汤上桌新客喝一口,跟大家客气打个招呼,就可以先离桌了。
因为桌上先前有十个凉菜,后面的菜如果都摆上,桌子是放不下的,所以,上新菜的同时,都会带走一个盘子。为了表示重视新客,总会刚出锅的新菜移到左边,因为按座位次序排列,对着大门的左边,是一座,是新客的位置,其右边是二座,一般是与新客同辈,地位最高的人来坐。
在上蛋汤的时候,新客就要起身,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放在上菜用的方盘上,一般是给两个,一个给厨师,一个给上菜跑路的,都辛苦了。红包不用太大,随着时代发展,也在逐年涨价。因为每吃一家都要发红包,对于刚结婚的小夫妻来说,积少成多,也会产生一些压力的。所以,主人家自己下厨做的,都会客气婉拒。
13七碗蒜苔炒肉丝。
14八碗肚子。猪肚丝炒洋葱。
15九碗大肉。也就是红烧肉,往年家里都穷,吃肉的机会并不多,偶尔吃一次,都喜欢肥一点的更有油水。平常吃得少,对于烹饪工序复杂的红烧肉,更是难得一见。如果蛋汤时候没有下桌,基本都是在等这个菜。
16十碗青菜豆腐。
这一桌席,专门为新客而做,是对刚加入这个大家庭的新成员最高礼遇,所有同桌的客人,都是为他而来,都是陪客的。所以,每上一个新菜,必须新客先动筷,他吃了第一口,其他人才能下手。在蛋汤上桌前,新客不能离桌。而新客离桌前,陪客的也不能离席。新客吃完了,其他人才可随意发挥。陪客的任务是把新客陪好,尤其二座的任务艰巨,既要新人吃好喝好,又不能让别人把他灌醉了,这个分寸要把握妥当。
表嫂收藏的菜单我很小的时候,极少有这么正式地“厚新客”。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比较穷,没有能力讲究。在我十五岁往后,特别流行。十五六岁也长成个大姑娘了,正月大家都忙,找九个同辈陪客并不好找,我便经常被亲戚叫去凑个数,陪一陪新娶的媳妇。
飞哥那边没有这些规矩,也没什么亲戚可走,所以我们结婚的时候,都是看着飞哥吃了一轮又一轮。亲戚太多了,一餐接一餐,有时他累了,不想去,但是不行,我爸说早就约定好的,十人一桌,那九个人都是专门为你而来,你这个最重要的客人不去,请的那些客人怎么办?主人家怎么跟客人交待?而且有的去吃了,有的没去吃,厚此薄彼,别人又会怎么想?
那时飞哥初来乍到,许多规矩都不懂,别人怎么说他便怎么听,多喝了不少酒,还傻呵呵地被人调侃。现在他偶尔再被叫去陪客,倒是有经验传授给别人了。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聊起来,倒挺有意思。我们常年远游在外,这些规矩习俗许多都不记得了,但逢年过节回到老家,那个味儿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