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Echolala的心理学小记
丛非从心理课1:如何算理解一个人

丛非从心理课1:如何算理解一个人

作者: Echolala | 来源:发表于2018-01-01 14:55 被阅读10次

    丛非从原文链接:

    理解一个人,就是把他放到他的背景里去

    http://mp.weixin.qq.com/s/su2wI1tjISCMZ-9O-wTHOQ 

    1 走出自我的中心

    理解他人的过程,就是走出自我中心的过程。也是长大的过程,发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过程。基于你发现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就不会发展出高期待了,因此你也不会对人有太失望的感觉,也就不会有怨恨的感觉。同时,你也深刻理解了他人。

    2 伴侣关系

    女孩因为失望想离开男孩,因为男孩无法提供未来两个人的规划,女孩看不到男孩对人生的追求。通过心理工具,探索到男孩没有规划背后的潜意识:不敢有规划,规划是个令人恐惧的东西。他的原生家庭中,他的父母会替他做各种决定,他只有执行的份,不能有独立的思考。一个人,如果他每次尝试都受到无情的打击,他就会学会乖乖的不再尝试。时间一久,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因此他不能有梦想,他保持了最纯真的善良,也放弃了自己的主张。

    关系的和解有时候很简单,就是能看到彼此深处的脆弱。当你能看到那部分脆弱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去怨恨对方。因为你知道了不是他不想给,而是没有能力给。你看到了脆弱,同时也就看到了脆弱之下的爱。

    理解一个人,不是仅仅的站在他的角度替他思考。而是把他放到他的成长环境里去理解他的人格,他为什么形成了这样的特质,他的什么经历导致了他这样。当你看到那些无奈后,你就生起了慈悲和爱。


    3 父母关系

    这可能是人类怨恨的一个雏形。在小孩子的眼里,妈妈是掌握了生存资料者,因此她是绝对有能力的。

    而小时候很多被忽视、被严格要求,都被解读成了不爱,心生怨恨,加重着心理创伤。从我们的角度出发,他们的确没做好,不是一个好爸妈,一些很简单粗暴的错误,他们都残忍的犯了,剥夺了我们在敏感期该培养出来的特质,让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心理学,填补自己的缺失。或者以更大的牺牲,企图在伴侣那里重新获得满足。即使你说不恨父母,我更愿意说强烈的道德感让你不敢去承认恨。

    当你去了解她们的成长背景,你会发现人间悲苦是一样的。你的妈妈也曾经是个婴儿,在她长大的环境里,接受了那个年代的各种不幸,没学上、孩子多,被忽视、被暴力、被控制、被各种要求,都是常有之事。她们扭曲了点心理作为代价活下来,并且努力的养育了你。她们想要的心理营养,她们作为人脆弱的部分,基本是全部被忽视,没有得到过满足的。

    作为一个中年女人,不能被老公理解、不能去问自己的父母再去要,她唯一的寄托,可能就是想从孩子这里获得点什么。她也不想把压力施下去,可是,人的潜意识会把自己的需求通过各种可能性寻求满足,她不知道也无法控制。

    4 领导关系

    领导就是父母的一个象征延伸品。我们期待着领导能做出英明的决定,为我们负责,从来不出错。如果他做的不好,我们就抱怨。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也是人,有着自己的无奈。他们和我们是平等的,大家只是角色不一样,能力有些不一样,但作为人的部分,我们却是非常一样的。

    萨提亚常说: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见证。作为人,我们98%的部分都是相同的。我们经历怎样的过去,就会发展出怎样的处事方式,怎样的人格。

     因此当你有愤怒感,怒一个人不争气时,或许你在用自己的视角审视他。你把他放到他的成长背景里去,你马上就发现,其实他已经很努力很认真了。

    理解和喜欢是两个概念。我不喜欢你,但我深刻的懂了你后我就不会再对你有情绪。我去寻求真正能给我满足的对象,而我们,此生不同。

    5 指导方法

    1. 他的童年成长背景怎样塑造了他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质。其实你从一个人的表现,就可以推导出他童年的经历是怎样跟你不同。

    2. 你们的关系背景是怎样的。你们长期的互动过程中,彼此间形成了哪些你不知道的印象。

    3. 事件的背景。这个事件经历过以上两个背景的折射后,你们的理解会有怎样的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丛非从心理课1:如何算理解一个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st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