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计划结束了。
几乎每一次去Innospace都让我很期待。已经很久没有与一群真正为你好的导师们面对面交流了。
最喜欢Joan。喜欢她说话的内容,和说话的方式。几乎每一句话都能让我有很深的思考。
马上就要回到自己平常的生活中去。会不会被同化,关键在于:你是环境驱动型的,还是目标驱动型的。
这个夏天,我那5%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自己的思考与定位,对世界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部分行业商业模式的认识,对公司运营及架构的了解。
尝试着在棋盘上落棋子的感觉,真好。往后也会把重心放在搭建更自己坚实的底层架构上。如此,会更容易做到不忘初心吧。
拍视频,真的是一塌糊涂。视频质量不好,拍摄方式、采访方式不科学,问题的设置不够吸引人。而大部分展示团队共有的特点是:缺乏数学和逻辑方法的应用。整个pre逻辑性十分欠缺,观点得不到验证,证据不充分,量化程度不够,剖析的深度不够。我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我们的认知不经处理地呈现出来,并理所应当地认同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很容易导致观点的堆砌,泛泛而谈,指向性不明确。作为听众,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致命的。否则,在这个每个人的时间都格外宝贵的时代下,谁会愿意花这么大的时间成本坐在这里听你讲一些没有太大价值的观点呢?
而这一切观点的形成、方法论的指导等都是与平日的学习分不开的。要多读相关文献,看更多的素材,搭建自己在做这些任务时的方法论和素材库。黄河清老师对我们提出的所谓的“奇怪的现象”嗤之以鼻,觉得我们的洞见甚至还不如他们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太凭感觉做事情了,了解的专业知识太少了。我们没有很投入地在做这一件事。 比如,比较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全方位了解95后年轻人移动社交的所做所思所想,做足一手调研和二手调研,必要时还应该读一下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的书籍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拟定要研究的问题(目标),并根据目标拆分达到目标的各个步骤(包括拟定各方面的问题)→了解拍摄视频的方法,准备好道具(必要时可以多看一些电视节目,学习别人是如何拍摄的)→开始拍摄,不断试错,不断修正,不断检查各步骤是否达到各自的目的以及他们之间的导向性→根据逻辑制作ppt,试讲,检查价值是否触及观众
(ps:还需要认真系统学习调研能力,非常重要。)
留给自己几个作业:
1. 反思学习拍摄视频的方法。别的组是怎么做的?我们为什么做得不好?下次我会怎么做?
2. 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要继续研究。(比如,社交的虚假自我与真实自我,对婚恋的态度→并真正剖析自己对婚姻的思考,消费与理财→真正地去规划做一些事情)
3. 思考ted的几个问题,自己尝试演讲与表达。(未来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如果人生只剩5年,我会怎样度过? 我有一个梦想。 )请不要泛泛而谈,请具体一点,让观众听了觉得有意思,让你自己相信自己的答案并且能更简单地践行你想做的。
4. 思考“佛系”这个概念。有自己对它清晰的定义,以及问自己:我该怎么做? 拒绝佛系并一直保持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目前想到的想留给自己的任务。请保持积极性,在离开上海前给自己一个答案。
(以前所谓的没有答案纯粹是安慰自己思考的懒惰!!!)
我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明天开始,mainly on 雅思备考&作品集设计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