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5月25日,要爱自己。
在此前一天,孩子的班级群里发出了“家长温馨提示”。这估计是全年所有的“家长温馨提示”当中唯一一次不是关于提醒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这一次,是提醒家长要爱自己。
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是爱己日。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可以对着镜子大声说:“我爱我自己!”
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很重要,只是我们对自己关注得太少。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去爱他人,对他人好,可以让自己受一点委屈、多一点承担、多一点承受,似乎损己利人就是乐于奉献。
可是没有人会教育我们怎么去爱自己,去对自己好,去维护自己的个人需求,保持一颗快乐的心,让自己获得幸福,似乎一旦谈论这个话题,就会被他人认为过于自我、过于自私,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
不是说人人平等吗?既然每个人都是独立而平等的个体如,不应该在对别人好的同时也要对自己好吗?让别人获得幸福感的同时,不应该让自己也获得幸福感吗?
只是在现实当中,往往对自己太好,就无法对别人太好,对别人过于乐意付出,就往往对自己不够好,好像二者很难兼得。如果非要去取舍,那到底是对别人好一点呢,还是对自己好一点?
这是个问题,但我们不是非要在这二者之间去做出选择。
在群体性发展方面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让大家快乐,自己才会得到更大的快乐。一个人的快乐如果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那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快乐。
如果帮助别人,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快乐,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付出多一点,让一家人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舒适感,那为什么不多付出一点呢?
从心理健康的狭义上来看,我们需要在遵循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去获得个人需求的满足。也就是说,个人需求的满足不仅仅是只考虑自己,同时要考虑道德规范、社会约定俗成等,要有朴素的道德观、正确的价值观、被社会认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不是我行我素,无视他人,无视社会。
回归到个体的内心境界和精神层面上看, 人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可以为自己的心找一点安宁,寻一点乐子,让自己快乐起来,为什么不呢?
心理健康首先是要管理好我们自己的内心,内心是不是快乐的,是不是幸福的,是不是自己认可的,是不是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不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到底是怎么想的,而不取决于别人。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心理层面的,还会触发到生理层面,所以人们常常强调身心健康。
爱自己,就是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在小小不言之中,可以允许独乐乐,比如花一点时间留给自己,可以去阅读,去思考,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或者是安心地独处一会儿,享受一个人的快乐。
每个人都有权利对自己说:“我爱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