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场盛宴,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那场盛宴,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作者: 唐风汉韵1970 | 来源:发表于2021-11-02 15:53 被阅读0次

    认真算起来,那场盛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千七百年。

    这一千七百年的滚滚长江水,淘去了多少英雄豪杰?

    青山依旧在,斯人归何处?

    我知道,我们都在走自己的路。有的走向灰尘,有的却走向永恒……

    人们一直忘不了那场盛宴,谈论那场盛宴。

    谈论的人在变,就像空中飞来飞去的鸟在变,地上爬的蚁在变;不变的是星月,是江水,是山林和亭子,还有那群饮酒啸歌的古人。

    01

    有人说成就那场盛宴的其实是一张绢纸,只不过绢纸上写满了名为“兰亭集序”的文字。

    写字的人叫王羲之,他也是这场盛宴的召集人。

    那天是农历三月三,上巳节,对,恰恰今日。

    虽然是私人游宴,但规模不小,规格也挺高。可能很多人以为聚会的无非闲淡文人,吹牛,喝酒,吟诗作对附庸风雅而已。

    真不是那回事!

    召集人王羲之可不光会吟诗写字,他作为琅琊望族王家才俊代表人物,当时官居会稽内史兼右军将军。内史是什么官官?大体相当于太守,地方一把手,同时还任军职,吐口唾沫砸个坑那绝不是吹牛皮。

    名门望族,青年才俊,军政一把手,他的朋友圈你觉得会是什么人?

    收到邀请的当然来,没收到邀请的估计也有人扒着门道想来……据说除了他,那天一共来了41人。

    02

    他本家就来了将近10人,除了他,还有他的6个儿子,几乎是父子齐上阵。

    然后是孙绰和孙统和孙嗣,孙家三人。

    然后是谢安、谢万……谢家一共四人。

    然后是郗昙,那可是王羲之的舅子哥。

    这么说吧,当时名门望族王、谢、郗、 庾、桓都有人来,你说这规格高不高?

    03

    光看名字肯定看不出什么,大概对很多人来说就和读古书一个意思,不就是名字么,这名字背后站着什么人?

    好,我简单给大家介绍几位。

    先从孙绰说起。他被称为东晋地方重臣,曾经官居太守,文学家,书法家,玄言诗派代表人物,当然是一时名流。

    到底有名到什么地步?被后人称为“当时文士之冠”的虚名先不说,据说当时温、王、郗、庾诸大家有人去世,必须得由孙绰撰写碑文并刊石才显得有面儿,有档次。你说有名没有名?

    我们都知道这次集会出了诗集,王羲之为诗集写了序。而这位孙绰当时就被众人推举撰写《兰亭集跋》。

    前有王羲之写序,后有孙绰题跋,你品品这里面什么味儿。

    这孙绰当官之余当然也不光写玄言诗,他也写过一些极有情趣极具烟火色的抒情诗。比如这首《碧玉歌》不仅产生了一个成语,还写出了青年男女你侬我侬的情态,很多资料一般只截取前四句——我猜原因可能后面那几句有点辣眼睛。其实这还真不能光怪孙绰,“破瓜”一词属于多义,只是大家可能更喜欢往某一个方面琢磨。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

    郗昙就不多说了吧?上面已经说过他是王羲之的舅子哥,同时还是王羲之的”偏亲家“。

    他妹妹郗璇挑中了“东床坦腹”的王羲之,他侄女郗道茂又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看来“薅羊毛”的事也不光咱现代人玩,这老王家怎么就逮着郗家的羊毛薅起来没完没了呢?

    再说说谢安。

    这可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初中学历史的时候就知道“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场战斗的总指挥就是谢安——当然他那时已经不用亲自上战场,带兵打仗的事儿是他的子侄辈的事儿。

    关于谢安有两个故事挺有意思。

    一个是成语“东山再起”。话说谢安年轻时一直逃避当官却逃不开,官府三番五次征辟惹烦了他,他于是来了个眼不见为净逃到会稽东山闲隐诗书,终日与王羲之等名士名僧饮酒交游。可后来他还是没能架住好朋友的劝说,只能不情不愿地答应做官,但干了不久就辞职了,当时就有人说:“谢安石不做官,老百姓怎么办?”再后来谢安又一次离开东山出来拯救危局,有老友取笑说:“你谢安石又一次离开东山,老百姓安心了,可东山又该怎么办?”

    第二个故事就更有趣了。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归矣。”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

    什么意思呢?

    谢安和客人在下围棋,忽然他的侄子谢玄从淝水之战的战场寄来家信。谢安看完信,半天不说话,过了一会才慢慢凑近棋局准备继续下。客人问他战争打得怎么样了?谢安只说“小孩子们打败了敌军回来。”神态举止都跟平常没什么两样。

    够装吧?这戏可演得十足,看来说起“装X”古人也绝不逊色于我们!

    后面的故事就很好笑了,那才是真谢安,卸下面具之后的样子。

    “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好不容易送走了客人,这谢安高兴地往屋里跑,过门槛时,老先生竟然因为太过激动把木屐鞋底的横木都踩断了!

    也许你还不知道吧,这谢安与王羲之也是亲家!

    王羲之一共有七个儿子,他的亲家当然不会少,按照当时风气,士族根本不与庶族通婚,他的每一位亲家都不可小觑。

    那个“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大才女谢道蕴你肯定听说过,她是王羲之的二儿王凝之的妻子。

    04

    最后说个疑惑吧,哪位朋友有兴趣不妨试一试替我解疑。

    “曲水流觞”的事儿大家津津乐道,想起来也确实很有情趣。有人说兰亭宴饮时大家围溪而坐,装酒的杯子随水流,流到谁面前不动了谁就出节目,实在没有节目就罚酒三杯。

    听起来有点“击鼓传花”的味儿对不对?

    可那酒杯子怎么就会漂在溪水里往下漂?你把玻璃杯子放水里试试,装多了水肯定要沉底,装少了它极可能要歪在水里,这个平衡不好找——小时候我们叠纸船放水里都没法子漂太远,这装了酒的杯子是怎么流下来的……

    但不论怎么说,人家古人绝对比咱会玩儿,可不要再一厢情愿地替古人委屈。

    你就看曲水流觞呗,放了咱现代人身上最多也就会玩“大葫芦小,小葫芦大”,或者“八大仙,快升官”一类的划拳游戏。

    也幸亏那时候没有《未成年保护法》,那个王献之当时才十岁,被他老爹揪了过来参加集会,就因为曲水流觞没能吟诗而罚酒三杯子。

    王羲之,人家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哪有你这样当爹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场盛宴,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tf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