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是为了再写。
写作就是写了再写。不是修饰润色再写,是重新雕刻体量庞大的故事要素,让故事效果更具立竿见影的直接性,情节更具波澜起伏的戏剧性,它包括人物数量、场景数量及其他要素的变更或者增减。
虚构小说本身就是一种在无序状态中创造有序状态的过程,当然处理无序状态甚至制造无序状态也是这个过程的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你大约需要五易其稿,才能让你和你的故事发挥出最佳效果来。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作者,这部小说目前是全知式叙事者的伟大楷模。他还曾写过一本名叫《占星师》的畅销书,这个小说有两个版本,人们认为两个版本不相上下,同时这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也很大,甚至到了足以自立门户各自成熟的程度。
假如你的一个故事自始至终都在你心里栩栩如生(通常是多年如此,而不只是几个月时间),假如是因为新的想法或者新的技术,让你找到了其中的新的兴奋点,你总是可以再写这个故事。
当你再写的时候,你可能会在情感的迷宫中迷路,正如你在写作的时候会迷失思路一样,你怎样才能找到道路呢?
回到我们之前所说的你的技艺中来。找到三大要素: 渴望、障碍、行动。
什么人渴望什么东西?什么是障碍?人物要采取什么行动以便克服障碍?
渴望、障碍、行动三大要素运转如常,那么你陷入任何真正的麻烦的可能性就非常小,结局只是胜利或者失败的问题,假如你的渴望是深刻的,你的障碍是有威胁性的,并且人物正在竭尽全力克服困难,那么这应该不成问题,渴望、障碍、行动和结局是形式的要素,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不是形式而是故事的效果,效果就是故事的情感,捕获人物的种种情感,有一个好办法,你只要问自己: 这个人物有什么担忧、害怕或希望,在故事的每个转折关头,你都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情感要通过人物的思想活动,外在行动表现出来,你不能把它写成一成不变的东西,通读你的故事,在可能提问的地方都要问: 自己人物的担忧、害怕或希望分别是什么?
记住情感是决定性因素,情感是我们制造终极关联和认同感的地方,也是读者变成人物化身的地方。
另外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技术问题~展示,就是把经验创造出来,让它活生生的发生在你的眼前,它是逐字逐句实事求是的呈现经验,而不是描摹其细节或者归纳其特征。
最纯粹最有效的展示形式是场面,且你展示的内容越多越好。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故事的基本要素:冲突(渴望+障碍)、行动、结局、情感、展示。
它们不仅要作用于故事的总体,而且要作用于每一个场面,对于每个场面每个章节你必须处理渴望障碍行动和结局的问题,每个场面都是渴望和障碍这两股势力之间的斗争和对峙,每个场面都有一个结局,但这并非最终的结局,而只是一个场面的结局,换句话说,每个场面自身都是一个小故事,在每个场面的结尾处情况都要比刚刚开场的时候更加糟糕,在故事的发展中,情势每况越下,情节结构也随之变得复杂,直到最后的结局,胜利或者失败。
在故事里情况也有峰回路转的时候,不过这种转机必须非常短暂。
不排除任何情况
重读一下你的故事,放纵一下你的思想,想象一下任何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人物还可能有别的思想、别的感觉或者他还能做些别的事情吗?你得去寻找种种甚至是遥不可及的可能性。
假如你的故事情节确实滋滋蔓蔓离题太远,你随时有机会帮他减减肥,瘦瘦身。
要想明白把一件事做到如何方为足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事情做过头。
思想就是行动,因此你能够想象到什么程度就尽量想象,然后看看你能得到哪些选项,最后再使用有效的手段写出来。
万事不容易
永远不要让任何事情是某人容易做到的,利用每个时机创造出更多麻烦,作者要取得“虐待狂从业证书”,而你完成这项任务的一种办法就是尽可能的增加人物的风险或赌注。
虚构小说反映现实生活的真相,不过虚构小说不等于现实,它是浓缩了的、强化了的现实,它是现实生活的精华或本质,在某种意义上它比现实生活更加现实,它揭示出来的事实真相肯定要比平日的现实生活的真相多的多。他们对于自身资源的利用程度越高,他们自身的情况也就越能被展现的一览无遗,他们把自身展示的越是饱满,我们与人物之间的共同感受就越多,越是让我们感同身受,越是能够形成认同感。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好人坏人,你要尽量使每个人物每件事情变得困难重重,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你就永远不会再写故事时犯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