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以下文字多数来自吴军的《软能力》一书中的“怎么看待愚蠢”这个章节,并非我个人原创,我就是做了做阅读笔记,自认为使用电脑将自己在这一小节中看到的比较有用的知识点打上一遍,会加深自己的印象,同时也做到了分享的目的。
愚蠢就是知道了真相,看到了真相,却依旧相信谎言。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错误的行为不自知,也是愚蠢。
愚蠢,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暂时的愚蠢。一些人或许是因为年少无知,或许是因为一时不慎,不经意间做了蠢事。但只要懂得谦虚的道理,养成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总能摆脱愚蠢的陷阱。
人无完人,难免做出错事,但只要能够看到自己的错位,愿意改变自己,走上正确的道路,我们终将摆脱愚蠢的思维方式,得到成长。
另一种是难以改变甚至是不可能改变的愚蠢,而这又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目光短浅,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对此不以为耻,甚至反以为荣。
比如,在职场上的权力争斗中,有些人觉得事不关己,就跟着起哄、落进下石,直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
另一种类型则是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却自视甚高、高傲自大。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讲就是:“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持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当一个人自觉自己很聪明是,他可能里愚蠢就不远了。
愚蠢并不是无知,有一些愚蠢的忍耐恰恰是自以为有道理,而且自有一套怎么说都能圆回来的逻辑。
和愚蠢的人争论,会被他们拉到和他们一样的低水平,然后被他们在低水平争论中丰富的经验所打败。
在生活中遇到有人做了蠢事,对方如果只是意识糊涂,我们不妨给他一次机会,这也是给自己机会。但如果对方表现出那些难以改变的愚蠢特质,我们不如珍爱自己的时间,选择远离。
一个人如果具有以下三种特质,就需要特别注意:
1、精明而不聪明。
有这种特质的人通常依靠本能认知或者固有认知指导行动,非常懂得趋利避害,是那种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他们常常笑脸迎人,看似友好,却没有什么是非观,不在意道德约束,任何蝇头小利都不会轻易放过。你很难和这类人讲行为的体面、合作与共赢,因为他们看似精明,其实愚蠢。
1、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的人在工作中可能曾经小有成绩,有一些不完备的经验,却把这些成绩和经验看得太重,自以为是,遇到问题容易先入为主。
这类人在谈论到自己有一点经验的话题时,会表现得好像无所不知,以教导别人为乐事,在心态上总有一种优越感。但到了实际工作中,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是言过其实。
3、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固执己见,对新事物和外部环境抱有敌意。
这类人会固化自己的观点,遇到什么事都很快下结论,但这种结论只是现成的结论,并没有经过思考。对于与自己认知不一致的内容和观点,这类人会毫不客气得反驳甚至谩骂。
愚蠢常常来自狭隘和自以为是,对于陌生的东西,不是去了解,而是武断地下结论,并且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甚至希望自己的观点同化他人。换句话说,就是无法容忍差异。
最后,我们依然需要允许这样的差异存在 ,否则我们自己就有可能陷入愚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