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这三天,断断续续下了三天雨,我和女友也断断续续淋了三天雨,因为,我们要趁这个空档尽快租到要住的房子,我们在外面看了三天房,就没停下来过,冥冥之中有种感觉:时间不受自己支配,我本来计划在这三天假期里至少要拿出完整的一天时间来熟悉新工作的流程,熟悉项目进度和问题点,结果我最终只花费了两个小时。
最终,最后一天的晚上八点半,我们选择了第一天看的第二套房。这里地下室停车免费,有免费健身房,跑两公里路就能到松湖烟雨公园,一公里多就能到松山湖图书馆,周围绿化非常不错,可能唯一的缺点就是旁边的高速路噪音有点吵,但靠近高速路也是它的优点,可以立马上高速路,这使得我上班的通勤时间锁死在了15min内,不再陷入堵车的痛苦轮回。
回去上班了,我总不能将心力完全放在工作上,原计划假期看的东西,也远远没达到预期。以至于我开始感觉:好像一切能由我决定,由我计划,但又有什么东西在暗中已经操纵了一切,我们只是按着不好的那种熵增的结果走。
说到底,就是因为计划定的不合理,对任务的可实现性和备选方案考虑不周,以至于任务拖延,打击到了自信心。看房租房本身这是一件充满未知和变数的事情,是极其耗费精力的事情,因此我应当一开始就做好心理准备。还是自己太理想化了,我想着我们一天再怎么说也能租到房子了,然后剩下的时间就休息娱乐。
所以回去上班,状态能好到哪里,丧丧的,找不到那股冲劲,又害怕落后。
说归说,既然不知道该怎么做,又不自信,还很茫然,那我就以工作为中心,优先花时间想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列出详细清单,然后我就按部就班的执行,边做边总结,先埋头做会事吧。
我列出了要做的大项,比如熟悉NPI流程,熟悉项目产品的WI,PFMEA,罗列项目人物干系图以及新人转正需要学习的资料的计划,再根据每个大点详细落实到每天的任务项,要求每日完成率>60%或者70%,不列100%的原因,是给自己留一点余量,不要把自己逼死。事实证明效果是好的,我第一天完成率70%,第二天依然很有信心,继续分解任务去完成,激情没有被打击到,如果按以前,即使完成率95%,我心里还是空空的,就感觉没有能量再继续做了,任务都没有完成,第二天再看到任务项,就会陷入自我怀疑的循环,现在想来,这里面蕴含了一个自我心理博弈的原理:比如说,我要参加一门考试,60分能及格,那作为零基础的我,我的目标就是定>60分,而不是80或者90以上,因为首先,目标要定的可实现,难度不可过大,还要给自己留有一定冗余,这就避免了自己在状态差的时候也能不影响目标的完成或者影响最小化,不至于最后沮丧。那这里肯定也有另一种说法,择高取中,我定90分的目标,再菜我也能拿到70甚至80,但如果我定的是60,那我绝对不及格。我过去就是被这种心理拖累了,导致了不自信或者是盲目自大。因为,我定60分的目标和我拿出考90分的努力,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定60分的目标并不意味着可以偷懒躺平,做任何事情都要over prepare,尤其是那些关乎我们的发展的事情,一定要区分开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程度,一个合理科学的目标有助于我们心态的平和,不会大喜大悲。
目前看来情况良好,按照计划走,有了主心骨,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写到这吧,准备睡觉了,这几天都比较晚睡,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