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
中秋团圆夜,独自在他乡打工的父亲在微信群发了一首短诗,虽不太讲究格律,对偶和平仄也不甚严谨,但于我而言确是极好的,明月孤影跃然纸上。对于父母而言,中秋团圆是积习成常的,无论多远都会回乡聚一聚。今年因为疫情的隔断,只能在中秋节一天的劳碌后,巷边小馆自斟自饮,就着几个简单的下酒菜,邀明月共举杯话思念。
父亲的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毕业,据他说在校时成绩很好,是为数不多能考上高中的学生。父亲兄弟姊妹4人,他是家里的老幺,家境贫寒,爷爷觉得读书未必有大用,尽早外出打工还能补贴点家用,学费供不上便辍学了。后来每每提到这,说着哪个同学毕业后,吃上了公家饭,眼神中难免还是有些遗憾和失落的。
父亲是个“粗人”,在建筑工地干活,出的都是蛮力。他用健壮的身体担起了家庭的全部开支,供我和妹妹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于他而言,我们学有成就,便再苦再累也有干劲。他性格憨厚,做事认真负责以至于刻板,宁愿自己吃点亏也要做好工作。可能在别人眼中不偷懒是“傻子”,他倒也不在乎这些说辞,他的实诚在工友圈子里是有口皆碑的,也受到老板的信任,常常新工地开工都会抢着让他去。他善于学习,很多事情看一遍就会了,在工地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熟练的一切活计。
近些年,父亲明显的苍老了些,经年累月繁重的苦力劳动慢慢消耗着他的体力。我们也常常劝他,现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年纪大不要那么拼,该请假休息就休息。估计也是说的次数多了,他嘴上倒也应承着,却又在被逮住晚上加班的时候,常以工地上离不开人、别人办事他不放心为由,依旧自行其是。
父亲的这首诗,我初读来有些欣慰,这是我有印象的第一首诗,可能以前也写了未必展现出来过。当物质生活充盈后,不必计较生计,才会细细观察和品位生活,进而有精神上的思考和要求。这是我一直所希望的,他劳苦了一辈子,生活节奏该慢下来,是时候品味点甜滋味了。当我站在窗前,看着皎洁的月光,倾泻在车水马龙、高堂广厦、灯红酒绿的城市,继而慢慢心中又生出了酸楚。他和千千万万的城市民工一样,用自己的血汗堆砌一座座高楼、一条条街道,却没有在功绩册上留下任何署名。他本应在这个年纪退休在家,邀三两好友出游,琢磨点兴趣爱好,享天伦之乐,却仍旧在为城市建设发挥余热,我想这值得每一个人的尊敬。
我想,父亲的诗,文采是一砖一瓦砌起来的,用勤奋和责任堆起来的。我辈未必能如他那样坚定执着。祝愿我的父亲身体康健,能够一直文采斐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