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从古至今都保持着一定的规律,1,白天过完是黑夜,黑夜往复为白天;2,生老病死;3,喜怒哀乐;4,悲欢离合等等。
我们每天要做很多事情,但我们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比较合适的。做生意或者遇到了好机会,不知道怎么把握才是最好的。得到了众人的褒奖或者做成功了一些事情,自然而然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感受(自己),被人辱骂或者做错了一些事情,产生了不相信自己的感觉,怀疑自己是不是这方面不行啊。
然而,我们做事情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就能有处事原则,就能有“外圆内方”,内方是因为我们坚守一些根本性的原则,不自夸、不骄傲、事成不居功、做事情不要太拼,用七分力,剩下三分才能为以后做铺垫等等。外圆则是他人看我很随和,即你做什么我都不反对。做好了我可以给你一些称赞,但最好不要,做差了我也不批评,因为人自作自受(我也是一样)
感觉到不对,立马“返朴归真”,回到我坚守一些根本性的原则,不自夸、不骄傲、事成不居功、做事情不要太拼,用七分力等。
有些人,不明白怎么反省,常常这个做错,那个也错,都不知道为什么犯了那么多错,究其根本,他不知道自己坚守的原则是什么。他做事情好像都是自己“发明的”,而真正能自我反省,则是按照一定规律行事,常常能返回头,看到自己哪些事情是没有按照“原则”行事的。(前人总结的经验,少则得、无欲免除正常欲望外的任何东西、不自傲、不过分自爱、不自满)
此为经验之谈,平日烦恼,平日忧愁常常在”自矜、自满、自傲、想居功、爱表现博众人一笑“上面。
挫其锐,不被人嫉妒而导致灾害;和其尘,有时候要忍住嘴巴,不讲。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不如安静下来,多享受一些淡淡的愉悦,而不是追求一时的极乐。规律之外也叫规律,否则规律太狭隘了,万事万物运作,好的与不好的,都是规律,只是个人偏好,看你自己怎么选了。
我比较倾向按一定规律行事,而不求救于任何外人。我求救于“规律”,凡事我错了,我都去找规律,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者怀疑自己能力不行。
规律时刻都可能变化,过去行得通的规律,方法,现在也许不行了。不能因为个案,你自己发现规律原来不是那么有用,以此为理由,不去找规律,就靠自己“头脑思考”怎么去做。(当然我还是会用头脑思考,一个是思考规律,另一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思考)
以上,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