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在学习时会有这样的苦恼,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达不到理想的结果。
这是大部分“低水平勤奋者”的通病。
举个老生常谈的例子,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的两个学生,一个起早贪黑地苦读,一个懒懒散散从不给自己加班。但考试下来的结果是那个苦读的孩子成绩总是不尽人意,而那个看似懒散的孩子却名列前茅。
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之间的差距绝不在于智商,毕竟大部分人生来资质平平。两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学习的认识不同,导致学习方法上的差异,最终形成了学习效果上的差距。
什么才是对学习正确的认识?让我先来告诉你什么是错误的认识。
假如让低水平勤奋者阅读一本书,他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想要从这本书里学到东西就要尽可能摘记多的知识,多多益善。而会学习的人会通过阅读一本书联想到曾经阅读过的书和相关的知识,甚至联想到其他领域学科内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这类人较之于前者至少明白一条道理:看书不是为了记下知识,看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能够解决问题或者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仅仅摘录下碎片化的知识不久便会忘的一干二净,好比我问你一周前从抖音里学到了什么,你一定说不出个一二来。唯有形成体系才能熟记于心。
在莫提默•J.艾得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到了阅读的最高层次—“主题阅读”,即在阅读一本书时,借助所阅读过的其他书,寻找相关,建立联系。这是最花力气也是最难的阅读方法,不过也是效率最高,长期效果最好的阅读方法。
为什么你身边很少有人用这个方法?原因很简单,越陡峭的路越是人迹罕至,毕竟能登顶的只有少数人。
很多人到了工作以后也没能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原因在于这是他们学生时代就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自己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这个时候如果你开始“自知”,恭喜你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其次应该做的是停下脚步审视自己,认真复盘自己的学习方法,作出改进。
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只有提升认知深度,改变行为模式,才能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成为学习的终身受益者。
写手新上路,欢迎各位大佬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