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阈值是指在特定情境下,能够引起特定反应或变化的最小压力值。这个概念广泛应用于物理、工程、医学、心理学等领域,其含义略有差异,但核心都是指某个系统、物体或个体开始表现出特定响应或状态改变所需的压力水平。
在医学或心理学领域,压力阈值可能指的是人体或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界限。例如,个人的心理压力阈值是指在达到某一压力水平时,个体可能会经历效率下降、情绪波动或健康问题。不同个体的阈值可能因人而异,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个人经历和应对机制等。压力阈值是衡量系统、设备或个体对压力响应能力的量化指标,标志着从正常状态转变为特定响应或不良状态的临界点。
一个人的抗压,基因和性格应该是主要因素,然而后期的刻意觉察锻炼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压力阈值,很多人往往忽略的是这个压力阈值可以调高。但是人不是气球,不会因为充气太足就会立刻爆炸。
2023年11月,AI业界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作为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开发者,OpenAI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就是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CEO、有“ChatGPT之父”之称的奥特曼在“疯狂的5天”里,经历了被闪电免职、加入微软、最终又官复原职的戏剧性反转。
山姆·奥特曼最新采访表示2023年的那场宫斗,让他意识到我们低估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他在几天没有进食的情况下,保持着亢奋状态,然后在一顿饭时间又平静了下来。
人更像是弹力球,时不时的压力让我们凹陷起来,但是又会恢复原样。更惊喜的是我们的适应能力,会随压力经验进一步提升,压力阈值是从而得到提高。
每个人遇到自己压力阈值的时候反应或许不同,我自己每次压力很大的时候,如果面对这个问题自己还没有想出来解决方案,没有掌控感,情绪上就会表现的比较焦躁,甚至睡不着,然后会深呼吸,平静下来还是第一原则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事情在人生中时不时就反复,我已将其视为常态能够接纳。但是依然无法做到压力很大时候是一直情绪是平静的。
在当前压力阈值最大的时候,如果想要变得强大,转换视角很重要,视其不是灾难而是机会,把它看成机会。所谓压力崩溃的时候,是大脑发送了“死亡”信号。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反应之前,中间的地带就是机会。好好觉察,调节自己,在这个中间地带选择“韧性”,除了适应了这个压力阈值,还在中间地带开拓了领地,压力阈值随之提高。
而如果选择相信,自己无法超越压力阈值,或者认定自己的阈值是不可变的,也就适应了这个值。至少不会因此崩溃。
最糟糕的情况是阈值已经到来,不知中间地带的存在。从刺激—到反应,重复重复。压力到来的自己绷不住,倘若外界再增加一点点压力,这股压力就变成了“细细的针”,捅破了气球,自己就崩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