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66年,著名的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展示了自己天才的科学素养,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当年只有23岁的牛顿独立完成了三项开天辟地的科学研究工作,所以这一年也被称为奇迹年。那时候,牛顿为了躲避瘟疫回到乡下,在老家独家,不仅独立发明了微积分(牛顿称为流数术),完成了光的散射实验,解释了光的本性,还发现了后来家喻户晓的万有引力定律,这是牛顿在数学、光学和力学方面分别成为了权威,成为别人望尘莫及的伟大科学家。然而年轻的瑞士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却后来居上,创造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科学奇迹年。
爱因斯坦是真正的天才,10岁自学几何学,16岁自学微积分,21岁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真正让爱因斯坦名扬天下的是他的26岁,也就是1905年。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关于光的产生与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提出光量子假说,阐释了光电效应;1905年4月,爱因斯坦发表《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解释如何测量分子的大小,同时取得了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5年5月,爱因斯坦发表《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阐释狭义相对论;1905年9月,爱因斯坦发表《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研究分子论与布朗运动,以及相对论。
这六篇论文的科学成就极高,即使是一名专业科学家,得出其中的一项结论也很不容易,而在专利局工作的“业余科学家”爱因斯坦,却在一年内取得了好几项成果,其才能可见一斑。毫无疑问,1905年是爱因斯坦一举成名的一年。
希望科学家们能在未来创造更多的奇迹年,让我们更清晰,更理智的认识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