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思M3的情绪智慧的课程,我放下周边的事情,放空自己好好体验了来自情绪的力量和智慧。
一直挺避讳“情绪”这个词,会理解成“情绪化”,在职场中是不够职业的表现,所以会要求自己在工作状态中展现固定的一个状态:乐观、要强、坚持、合作;好朋友也曾反馈过,总觉得我在日常的状态中紧绷、谨慎,少了一些快乐和自如。刚开始听到的时候有些诧异,现在开始理解了,那是一种固定模式,带着不合理的信念,又把工作中的受压状态又带入的生活。所以那几年,活得自认为的很自律和努力,但过的不开心,也没好好享受家庭的温暖。
一、《托马斯-基尔曼冲突方式测验》的收获
通过课程最开始在《托马斯-基尔曼冲突方式测验》中,得分最高的是回避8分、迁就8分、妥协7分、竞争5分、合作2分;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我愣住了,只是知道近期并非最佳状态,但没想到,曾经鄙视的词汇“回避”跑到了榜首、最为自豪的“合作”妥妥的调到了最后。小组分享后,再看到这个排序,反而释然了。原本“竞争”心很强的我,在误认为“迁就、妥协”就能过渡问题阶段,错误的策略,引起了不适的感受;在“回避”策略状态下的自我认可,几乎跌到谷底;随之而来就是对现状的抱怨和不甘,很巧的是,在抽金句卡,选择了这张:
二、金句卡的启示
图中竖着大拇指、写着大写的“WIN”,文字的解读是:“每一次机会,都是最后一次机会”(every opportunity is the last one),那一刻我终于接纳了自己的现状,找回了自己的初心,面对复杂情况与越难的境地,都会越挫越勇,放手一搏;想赢的心,面对现在状态和冲突中,竞争的策略是能让我顺利走出藻泽地的力量,而认清这点后,我和自己和解,温柔得在心里,轻轻得拥抱了自己,告诉自己“you are good enough”
三、改变自己的固有的模式:
在课堂和教练实践的时候,提到“看人之大”、“看己之大”。对“看人之大”,我的理解是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潜能,看到对方的未来,相信他可以,这点上我一直做的比较好。
但在对待自己的时候,却有固有的模式,做不到。比如对自己确实比较比较苛刻,因为希望自己更好。记得刚开始练跑步,就定下来一定要跑马拉松;定下时间期限:一年内。于是在2014年9月第一次参加比赛,杭州马拉松的短程项目(大概12km),2015年1月参加厦门马拉松的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2015年9月参加杭州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其实在第一次半程比赛的时候,并没有最好准备,导致在比赛中的不适和疼痛感很强;但是既然定了,就一定要做到;因为做不到,就意味着中途退赛,这有悖于我定下的计划,同时也担心没有达成这个阶段目标,会影响达成全马完成的日期。结果毫无疑问是折腾的跑到了终点。这似乎是一个“看己之大”的案例,但背后的信念是,别人都可以,你为什么不能;做不到这个你就不够好。
现在回想其实是挺极端的模式,因为做不到这个自己就不好,还是本质上没有“看己之大”,做不到跑全马又如何呢,短距离的慢跑也是很舒服的呢。和自己和解,勇敢地去改变原有的固定模式,看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和未来,才能做到“看己之大”,更好的做到“看人之大”。引用课堂中提到这句话送给自己:‘I’m not good enough’改为和自己说‘I’m good enough’。
四、穿越黑夜、我们终将看到光芒
把自己最近半年的心理旅程,借用U型理论的图形,就像是在某一情绪里跌到谷底,一直在拉扯走出不来;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的过招,明显负面胜出很多。知道自己走入谷底,心里却担心一直还没触底,直到在一个博物馆,看到一个类似天坑状的物体,觉得好奇走进一看,黑漆漆的一个大锅底,就是目前的现状,一抬头,看到了头顶有个星球;仿佛触动到我。就像是我的目标和dream,远高于在坑中的现状,不如把这一段经历当作是一段U型星球的旅程。在接受旅程中情绪的同时,也放过自己,抬头看看自己的希望;而非放弃自己。穿越坑底黑漆漆的时光,我们终会迎来光芒,回到那个蓝莹莹的星球。
“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再次相逢,多了年龄、多了智慧、还有重逢的喜悦”,这是2015年我在一个女性社群做分享时的主题,当时我决定离开家和熟悉的城市,去魔都寻求更多的发展和挑战。2019年走进拓思的教练式领导力课程,与内心的自己重逢、与更多同道之人同行,美妙的回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