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春》是20世纪四十年代由费穆导演的一部影响深远的影片。该影片在八年抗战结束后,戴礼言一家结束逃难回到已经被战争摧残得断壁残垣的家,蜗居其中苟延残喘的一个背景下展开。
电影中的这座江南小城给人一派荒芜的感觉,但我们会发现影片甚至都没有出现过街道,店铺等,有的只有戴家残存的家宅与颓废的城墙,根本没有展现一个小城的面貌,完全就只有一个抽象的城。在这里,影片中城墙便成了小城的代表,每出现一次城墙,都提醒着我们小城发生过什么,它又将会经历什么。
在导演费穆眼中,这一堵城墙不仅仅代表的是小城,更是象征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主人公之间的伦理纠葛中,表现的是新旧文化的矛盾以及对中国文化命运发展的思考。而影片的视点是女主人公周玉纹对往事、对爱情的主观记忆,那一堵城墙更是横在她的心中。这样一堵城墙代表了她内心的情绪与情感的界限。《小城之春》出现了七次在城墙的场景,每次在城墙边上所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也不同。
第一次在开场就见玉纹一个人,挎篮凭风,心中苦闷浓得吹不散,耳边只飘荡着的独白。这城墙就定下了——断壁残垣的印象,当然也映照了玉纹的爱情。这城墙上风吹草荒,看似充满生命的迹象,然而更多的述说着荒芜与漠然。好似每个人都活着,实则每个人都没有活下去的意义。
第二次则成了四人的漫游,志忱的突然到访,使这个孤寂,灰暗的家庭有了点欢乐的因子。“他们三人走在前面,他们停下来等我”听着这独白,觉得冷意上心。而之后志忱那好似不经意地握了一下玉纹的手的动作,说明这两人的感情还在。
第三次当城墙成了“吃过饭撒个小谎”的目的地时,两人开始亲近起来。但那股阻力依然在他俩之间隐隐环绕着。一方想要靠近,另一方又有所顾虑而远离。但看到城墙上志忱居然试图抱玉纹,她嗔笑着躲了,然而到了林间小路,她却主动与他胳膊挎在一起,仅走几步便又分开成之前的距离时 ,会发现其实城墙已经是她最后的心灵归宿,她没越过那堵墙。
第四次是志忱和戴秀一起。他玩得有点心不在焉,城头也难得的无风。回来后,玉纹便生他的气,两人的情感势态开始有所变化。于是一切防线在那个夜晚被打破了。
第五次两人白天再去城墙时,“小谎”已经撒得名正言顺了,城墙俨然成了伊甸园。两人的口气像是小别重逢的小两口。
第六次关于城墙的镜头是全片最短的一次,也就20几秒,却是之前全片高潮的一个精致的小转折。中景当中独自一人的女人,眼中的景色是空的,偷偷跳动的心却是满的,杂陈交结着责任的羁绊与激情的难抑。最后一次城墙头,看得出玉纹见到礼言时明显是惊喜,城墙则成了心灵最后的回归。两人一如剪影,等待的又是什么。两人又能否面对城墙下的现实?是玉纹终于打开了礼言踏上城墙的阶梯,允许他进入到她的心,还是礼言终于有勇气把妻子带下城墙,重新回到生活本身。城墙隐喻了玉纹对那个小城的压抑最直白的逃避,与情感的划线。
总而言之,影片的城墙,不仅仅在故事情节上,还在表现主旨及表达人物内心上都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这城墙更是费穆导演现实主义的隐晦告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