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书上说,张岱用明旧时的年号表示时间,是因为他不忘明朝,有着故国之思。
有学生表示不同意:“老师,他本来就是明朝去游西湖的,那他不写崇祯五年,他还能写什么呢?为什么说这里有故国之思呢?”
我一想,好问题啊,不写崇祯五年,还能这什么?说明他有思辨意识。
其实备课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疑问,他不写崇祯五年,还能写什么呢?
崇祯五年是公元1632年,他能不能写公元1632年呢?
同学们说,老师,不可以,因为公元多少年是后面才有的,古代没有。我查资料,还真是,公元纪年法起源于欧洲,中国到民国时期才开始用,新中国成立之后正式立法启用公元纪年法。
所以张岱是肯定不知道公元1632年这个说法的。
那么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记载年份吗?
有,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可以用来记载年份。
比如我们学过的苏轼的《水调歌头》就写“丙辰中秋”,这就是天干地支的纪年法。
按照天干地支的方法,公元1632年是壬申年,为何张岱不直接写壬申年?
张岱选择在明朝灭亡多年后用明的年号而不用天干地支的方法,内心就有对明的怀念。当那个熟悉的年号再次出现,他仿佛又梦回明朝。这跟后文的“金陵”这一地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陵到底是作者自己写的,还是那两个雪夜饮酒的人说的呢?张岱问的是姓名,可是最后的结果是“金陵人”。这个答非所问的矛盾是金陵人有意对自己的姓氏避而不答,还是其实他们其实不仅说了自己姓什么,也说了自己是哪里人,可是时隔十来年,张岱却只记得他们是今是金陵人?似乎也有可能。
每一个词语,都值得去仔细品味,这样才能在文本中出生入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