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大数据、智能算法、算力平台三大要素为基础的新兴经济形态,这与人类的大脑何其相似。人类通过遍布全身的传感系统将数据汇聚到大脑,并通过神经元网络形成智能算法,脑细胞的能量补充消耗机制成为数据存储、流通,算法运行的基础支撑。
由此可见,数字经济是一种更加智能的经济形态,其演化方向是形成经济大脑。
我们将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的本质概括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这是对数字经济核心要义的准确理解。未来工厂本质上是企业大脑,或者更一般地可以称为组织大脑,它是组织内部的大脑,而产业大脑可以理解为组织之间的大脑,两者相加就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大脑。
那么,大脑又是什么?它能够发挥什么作用?解决什么问题?
从自然界观察,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大脑,大脑主要发挥决策中枢的作用。一般而言,决策有三类:一类是自动决策,这类决策不需要经过大脑,比如手臂上被蚊子叮咬后起了一个包;
第二类是无意识决策,这类决策信息会传输到大脑(主要是脑干),但并不受意识干预,而是自发形成反应,比如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等内部行为。
第三类是意识决策,这类决策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判断、推理,然后形成意识引导决策,只有这类决策才是真正的决策,前两类都只能算做是自动行为。
但是,也有一些意识决策可以通过训练转变为无意识决策。比如骑自行车,我们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属于意识决策,但等到熟练之后就可以进入无意识决策的状态,此时骑车无须意识干预,我们可以一边思考其他事情,一边骑车,完全不用担心会翻倒或撞到其他事物。
自动决策和无意识决策的优点是高效,而意识决策的优点是可以应对突发事件。
自动决策和无意识决策是写死的代码,只要条件符合,可以以极小的代价实现高效的运转,但是,如果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就容易出错;而意识决策需要消耗较高的成本,执行的效率也一般,但是,可以应对各种复杂变化的环境。
因此,大脑的演化是兼顾了高效协同和灵活创新两方面的优势。
自古至今,我们的经济是如何演化的?
如果把经济看作是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手段,那么,人类的需求在增长,也在发生变化,因而,经济领域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满足新的需求,或主动创造出新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实现。
通过经济满足需求需要利用一定的资源,而资源的获取是有限的和有成本的,因而需求常常只能获得部分满足。
所以,在资源限定的前提下,增加不同资源之间的协同性可以提升需求的满足能力。
因此,创新和协同就像人的两条腿,它可以帮助人们翻山越岭,持续前进。我们通过创新,不断地拓展领域、改进工具;我们也通过提升单元之间的协同性,提升运行效率。
创新和协同就像是硬币的两面,通过创新,我们可以改进协同性,协同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由此可见,大脑的作用就是推动创新和协同,产业大脑的作用就是推动组织之间的创新和协同,未来工厂的作用就是推动组织内部的创新和协同。
组织内部的环境相对稳定,因此,创新应该围绕协同展开。最高效的协同就是自动决策或无意识决策,因此要尽量减少意识的干预。所以,未来工厂的未来就是无人工厂。
组织之间的环境会更复杂,因此,创新应该给灵活自主留下更大的空间。比如产业应该怎样布局?库存是否可以下降为零?组织之间的供应关系是否可以永久固定?这些问题都会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但是,给意识决策留下一定的空间并不意味着不同组织之间不需要协同。相反,协同仍然是永恒的目标,我们可以在保证一定灵活性的前提下无限提高协同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