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多数人的一生或者一生的某个时段、某个时刻,都会在命运的怀抱中颠沛流离。那个时候,你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不知道自己会被命运之舟载着去往何方。那个时候,就算上帝也无法眷顾每一个人。人生并没有固定的模板让你套用,就算是套用也因为很多参数的变化而最终不适合。那些能打败你的、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活着,如果可以,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或者接近。
茨威格说过: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好了价格。哪怕苦难,也许命运给我们的礼物就是先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或者来得更晚一些,是它为了给打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孟子也许只是为了给人以政治道德上的启迪。但作为一条具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都是脍炙人口的。
因为安适的环境,首先带来的必然是精神的怠惰和意志的消沉。但如果是一个颠沛流离的外部环境,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所以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如果你一切顺遂,那就摆正自己的心理位置,拥有一颗谦卑之心。如果你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一定不要选择向命运低头。
威尔.鲍顿说:这世界上值得我们抱怨的事太多了:背叛、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安全感缺失.....但是所有的抱怨并不能让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更加不会减轻内心的痛苦。那如果你一直抱怨下去,就相于坐以待毙了。
很多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做着一份很安逸的工作,每天刷着手机,不积极主动学习,不关注自我的成长,循规蹈矩地生活,直到至死方休。然后就是一通抱怨命运的不公。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向命运认怂了,对吗?
诚然,年轻就是一种资本,有太多的来日方长,可是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有秋天的丰收。花开有重日,人无再少年。很多事错过了,可能真的就错过了。也许有一天你醒悟了,再去努力也不算晚,可是如果有可能去做,为什么不选择更早的开始呢?
不要在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当你回忆往事的时候,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证明了富林克林的那句话:“死于25岁,葬于75岁。”
命运,想让你臣服恐惧
你能做的就是对它展示如花的笑意
在该奋斗的年纪,不选择安逸
告诉它,谁不是在命运的怀抱中颠沛流离
虽然,有些人光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虽然,我们总要迎着风和雨
对于自己要做的事,笃定而不必怀疑
心存希冀
不要放弃
活着就是一种经历
学会珍惜
相信自己
谁不是在命运的怀抱颠沛流离
一定不要选择坐以待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