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被阳光电源给上了一课。已经记不清,这是今年被上的第几次课了。但今天特别有感触,因此记录下此刻的心情。很巧的是,这周的写作参考主题是“学习”,我这两天还在发愁不知道写什么呢,现在突然有了想法。
我以前是个理财小白,对理财知识和产品都一窍不通,也毫无兴趣,总感觉理财跟我没啥关系。所以,一听别人说起“股票”二字,我的内心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抵触,觉得这玩意儿不能碰,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可能本金都没了。
而队友刚好相反,他是个风险爱好者。他一直认为,拿固定工资并不能改善生活,还是要学会理财,用钱生钱,才能创造更多可能。估计大部分男人都是这样想的吧,他们养家糊口的压力大,总幻想着能一夜暴富。据我观察,日常光顾福利彩票店的基本都是男性呢。
队友最初是玩基金的,后来发现股票更有意思,便全身心扑进去。工作之余,只要有空, 他就会啃书、看视频、翻股票论坛,男人认真起来,原来也挺恐怖的。在他看来,炒股也是一门技术活,技艺不精,只能当韭菜等待被收割。
也许是想给我找点事情做,顺便给自己找个伴一起交流交流,队友就一直怂恿我,要不要一起入坑。一开始,我很不看好他炒股这件事情,还时不时提醒他,见好就收,万一哪天本金都亏没了,不得心疼死?
直到去年暑假,在一个关注了很久的公众号里,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广告——“9.9元理财小白告别营”,它彻底改变了我对股票的偏见。
说来也怪,以往看到这种广告,我是直接忽略的。而那天可能是出于对该公众号的信任,我居然点进去,从头到尾把文章读完了。里面有一句文案征服了我:只需一杯奶茶的价格,就能让你告别理财小白。这也太有吸引力了吧?我稍微犹豫了一下,就购买了课程。
没想到,一周的体验课,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理财知识是多么空白,同时也发现会理财其实是一种能力。其中一个关于“复利”的概念,深深吸引了我,我总算知道,股市的魅力在哪里。就这样,我主动入坑了。
截至今日,我进入股市已经一年有余。在这期间,我的持仓从盈利30%,到本金亏损20%,再到现在的平本,各种起起落落,堪称过山车一样刺激。难怪队友说,股市中有句谚语:一赚二平七亏损(一成的人赚钱,两成的人平本,七成的人亏本)。
赚钱不易,如果说刚入坑时是资深韭菜,那我现在应该可以升级为普通韭菜了吧?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主动接受全新的东西,不断地学习、反思、领悟和总结。
最初,我连基本的k线都不会看,只觉得那些红红绿绿的线条,看得头晕。队友推荐哪个股票,我就买哪个,完全不懂。能盈利30%,纯属是当时运气好,选择了比亚迪这个大牛股。后来反亏20%,也是因为比亚迪的大幅回调,不舍得割肉。权当是本人交给股票市场的学费吧。
之后我深刻意识到,要想真正把股票作为自己未来的一种理财投资方式,挣点奶粉钱,我必须要亲自去弄懂它,跟它处好关系。幸亏现在的学习资源很丰富,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很多股票k线教学视频。
经过两周的学习,我终于慢慢弄懂了,什么是k线,k线的不同形态、颜色分别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这是前期的“知”。我是身先“行”了,心才后“知”,结合起来,这些知识就很容易理解,且内化于心。有了这些认识,我明白了队友为什么会推荐那些股票。
后来我又逐渐学习了,怎么看个股走势,如何把握买点和卖点,大跌时如何止损,大涨时如何逃顶。然而,在股市这个大江湖中,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更难,实际操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我们选择的个股,除了受公司业绩的影响外,还会受资金喜好、大盘走势、政策新闻等影响。
曾经有几次,我们选择的个股,一开始都是蹭蹭蹭往上涨的。我以为它会一直涨,直到涨停,但却忽视了大盘的因素,结果尾盘一泻而下,从盈利到亏损,就在一念之间。开篇提到的阳光电源,就是这种情况。
我今天之所以感触那么深,是因为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心早已“知”晓,身却始终未“行”。这其实也暴露了人性的弱点——贪心。类似的,在我的实操经验中,还出现过几种其它的,知行未能合一的情况,同样都是反复出现。然而此刻,我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接下来,要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让知与行慢慢靠拢,逐渐合一,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目前在我看来,股票是一种残酷的金钱数字游戏,不了解的,还是建议慎玩,风险确实很大。但了解它以后,心态会趋于平和。它能让我在全职时同样可以自己创造收入,也能让我在大涨大跌中,窥见自己的内心世界,认清自己的性格缺陷。
不过,我现在只认识到它的皮毛,还有漫漫的学习路需要去探索,去坚持。正如队友说的,我们要脱离那90%的人的惯性思维,才能努力跻身于那10%的人之中。努力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