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讲解这个鲁迅的《孔乙己》这篇文章。开篇就是讲他的一个大概的社会背景。而且他的这篇短篇小说,就是只有一个场地,就是一个咸亨酒店。以前的作家在写短篇小说的时候通常只写一个场地发生的故事,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我们也可以学习他们的写法,就专门围绕一个场景来写。然后第二自然段,外面的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这个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很不好。
然后在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比较有经典的句子。这个孔乙己站着喝酒跟前面那些主顾坐着喝酒,显示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那些有钱人都是坐着喝酒而他是站着喝酒说明他很穷。身穿长衫就说明他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且这个“唯一”这两个字呢,就说明他与其他人是格格不入的。这句话也就是通过对他的一个整体,概括性地描写。
让我们直接了当的知道了,孔乙己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也可以这样子写就是在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一句总结性的话讲他的外貌来表现他的内在形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详细地描写了孔乙己相貌的描写。而且他的相貌描写不是简单的描写相貌,而是跟他的身体状态还联系在一起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从这个伤痕两个字。当看到“伤痕”,事后我们会想为什么会有伤痕的?吸引着我们往后面看。
用现在时尚的话来说就是挖了一个坑,在后面肯定要填坑。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这里的“伤疤”又和前面的“伤痕”对应起来了。像他这篇小说对话他都不是随随便便写的,都是提炼出来的,都是跟人物形象有关系的。那句话既描写了孔乙己的相貌,又跟后面的情节联系了起来,而且也能说明就是所有喝酒的人,他们的一个冷漠,娱乐别人的心态。对于他们都是看热闹的人,孔乙己是怎么表现的呢?文中写道——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点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里这个“排”字,它为什么要个“排”字?排字就说明他是故意有一点要显示他的阔气,他本来很穷。用排这个动作说明他心里在说:“看,我很有钱呢!”
所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注意要选择的动词,最好是能以一敌百。一个好的恰当的动词,它就相当于你写了100个字来形容这一个字。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这个又是细节描写,鲁迅他写的人物写得很细致,像是一个神探一样,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有用的细节。。描写很详细,而且又很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
这句话就说明就是有一个对比,孔乙己跟其他人有对比。虽然穷,但是清高,不拖欠。证明他这个本人还是很善良的。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鲁迅先生他又把他的那个神态,写得非常的仔细。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强调细节部位的描写。因为那个通过细节可以更加清楚地感受人物。现在很多小说写的,就直接说个某某说某某做。其实我们可以添加很多的动词细致描绘一下他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心态都可以加进去。
像《孔乙己》里面的对话,没有一句是多余的,没有一句是没有用的。每一句都能够让读者看到这个说这句话的人,他的心态以及他的性格,人物性格形象。所以我们在写对话的时候,不要把所有的对话都写进来,我们一定要提炼那些有用的,对人物塑造人物性格有用的对话。
我们通过这个对话就能知道这个人物那时候想什么?是什么样的心态!
这篇文章写这个孔乙己主要有四次出场,第一次出场,它是一个大的出场,一个大情节。并且进行详细的描写了。然后这个大情节里面他又提炼出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小情节,就是他问小伙计,这个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这又是在一个大情节里面的小情节,然后下面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吃茴香豆,这一个小情节,它其实是上一个大情节的延伸和发展。
孔乙己的第三次出场,其实是在那个掌柜和顾客的对话里面,进一步地推动这个人物,人物的命运的发展。接着孔乙己又是一个正面出场,就真正有这个人的时候,他这个出场也是一个描写比较详细的一个出场,是一个高潮也快要到这个结局了。
这个掌柜有好几次一直提到孔乙己还欠19个钱呢。鲁迅先生用这个反复的话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掌柜他这个人的冷漠和孔乙己的低下的社会地位。
其实他孔乙己最后还有一个出场,那就是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为什么说他也出场了呢?他这个出场是在这个小伙计的一个隐性的推测里面出来的。用小伙计的一个隐性的推测心理描写,剖析来说明这个孔乙己的最后的命运的走向。鲁迅这篇短篇小说,虽然只有2000多个字,但是他从第一个出场,但后来的一个命运的结局,写的非常的清晰,非常有特点,让我们一看到这个文章,我们就知道这个孔乙己是“迂腐,可怜又可悲”的一个人。我们写作这个短篇小说,也可以学习鲁迅先生这个结构来写。
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到咸亨酒店的时候,鲁迅先生对他的描写没有全部一次性写出来,而是递进式的。首先,小伙计,“我正合了眼坐着。突然间听到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这个抽丝剥茧一样地,慢慢地露出,就是拨开云雾见月明。然后他写到这里还是没有全部写出来。后面还有是什么?当我去他那里拿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你看,作者又一次写了他的外貌,它不是一次性全部写出来。而且他这次数钱,他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为什么用“摸”字?这说明他真的是没有钱了。所以他这个摸字,跟前面的一个“排”字就形成了一个很尖锐对比。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细致,注意细节。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还有一个对比。前面有孔乙己出场的时候和后面他出场时候的样子,一个鲜明的对比,前面出场的是什么样子?后面又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第二个对比是孔乙己和其他的那个喝酒的人的那些顾客的对比。其他顾客是坐着喝酒,他是站着喝酒。也是一个鲜明对比。
我总结一下《孔乙己》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记住结构,就是它只有一个大的一个场景就是咸亨酒店。
所有事情多数发生在咸亨酒店里面的。然后就是通过小伙计的这个角色的眼睛来观察孔乙己。所有这些动作语言都是通过小伙计的观察所得。鲁迅先生描写了孔乙己的相貌,它不仅仅是描写相貌,而是通过他的外貌描写,显示他的一个人物内在形象。然后就是对比我刚刚说了,这里面有很多对比。短篇小说,因为短,所以我们要用一些技巧来让它吸引别人。最后一点就是我们写那个人物描写,我们不一定要正面描写,我们也通过可以通过侧面,通过别人的话,或者别人的介绍来描写这个人物。掌柜和其他主顾的对话,说孔乙己在外面偷书,然后被打折了腿,就多次通过别人的介绍来描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