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教导过,不要写无病呻吟、偶发随感的文章,这点我是赞同的。无病呻吟的文章写的时候就会很难受,而偶发随感的文章尽管让作者痛快,但对于写出好作品或启迪读者几无益处。写这样的文章,就好比议论家长里短,只让自己显得八卦又啰嗦。
完全纪实的文章,那就属于纪实文学了。我还是有当个虚构小说作家的奢望的,所以不想写纪实文学。
有人建议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练习写作,我还没有尝试过。但是如果一段时间内我一直读某个作家的书,我写字时就会无意识地沾染上他的气息。
我买过一本《成为作家》,现在手里有一本《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从小学开始写作文起,我就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
拿几本作文书,看看人家怎么说怎么写,然后上午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开始写。不同于对于阅读的热爱,我对写作一直怀着恐惧心理:从小学写作文起,我就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翻半天作文书,开个头要酝酿个把小时,写着写着发现自己跑骗了或者罗哩罗嗦超字数了。小学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我一般都要花一天来写。
现在看来,恐怕是因为阅读时我不勤于思考,只是囫囵吞枣般看情节;而写作,是需要深思熟虑的。不勤于思考这个缺点也在我不怎么好的数学成绩上得到了印证;我的第二个缺点是不善于观察,尤其习惯忽略细节。这就导致我的文字缺乏细腻的描写,不够生动。综上所述,我迄今为止还未出产过一篇好文章。
但是我还是崇敬真正的作家,迷恋灵性的文字,我还是会读下去、写下去。文章还是要写的,万一写好了呢?
网友评论
然而也不能因难而废,任何工种都有一段由陌生经练习到熟练甚至精深的过程。我认为在“写什么好”之前先定位“好写什么”,什么好写就写什么,写得顺手,写得顺理成章,写的心情舒畅;写鲜活的人,写真实的事,写眼中的景,写耳中的闻;练就素描,逐渐渗入情感,从素描中迸发情感,以情感驱动精雕细刻。年长日久,下笔如行云流水,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要写好文章,我觉得还应做好几点:
一、自觉养成看书习惯,现代人由于怡目放情的机会太频,无暇顾及阅读。亲戚串门,朋友聚会,各种应酬和社交生活使人身心疲惫,一本书丢几个月都没翻上几页,更何况微信群里聊得欢快、舒爽,书成摆设,淡何习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当然不知写什么好。编者一针见血,切中许多想写而不能写的人的要害。
无论工作、家务、娱乐有多忙,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是说说而已。
阅读要做到泛读和精读。读各类书,天文史地、时事轶事、八卦绯闻,样样涉猎,博学广闻,此所谓泛读。当你想成为小说家,还应细读文学,精读小说,品读名著,在读中丰富语言,在读中开拓视野,在读中形成人文关联和思想体系。
二、积极参与定向实践活动。三、努力培养观察能力。(太晚了,此处消隐N个句号)
等酝酿差不多了,自然就写出来。
这是我的经验,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