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窗外,夜色如浓稠的墨砚,深沉得化不开。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室内的寂静,直到电话在连续响了十二声后,才被接起。他困倦的拿起了电话,看了下挂在墙上的时钟,上面显示的时间是“凌晨三点二十分”了,他一点半才回到公寓,刚刚忙完公事,才准备睡下,这时候被电话给吵醒了,他烦躁的想:“如果是打错的电话,他可是没有好脾气”。他接起了电话,对面传来对方短短的一句话,却让他的意识顿时从混沌变为清醒,手里的电话掉在了光洁的地板上,发出来沉重的,清脆的声音。
你有过和父母赌气的时候么?你有过厌烦父母的时候么?你有过心里想的是再也不理父母的时候么?他有。从离开家乡的县城到北京打工时间不多不少已经五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也不是没有将父母接到城市里生活,可是让他总是感到深深的无奈。他回忆起一次父母进城看他的日子。
那年正值北京的冬天,也是他离家打工的第三个年头,网上流传着一句挺有诗意的话“北京的冬天早起也是需要勇气的”,北京冬天的寒冷可见一斑。凛冽的寒风摇撼着北京,用嘶哑,放肆的喉咙一声高过一声的吼叫着。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父母足足在他的门外等了七个小时。他回到家后,看到了站在门外,双脸被冻的通红,沧桑又布满皱纹的脸上,在看见他回来时,脸上露出了大大的微笑。那一刻,他的心很疼,同时又很温暖。但是却不知嘴里冒出的话却是:“你们来怎么不提前通知我?”,这样一句带有生气的话,却让他的父母误会了儿子是在埋怨他们不该来。像是所有天下父母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他的父母也不例外。担心他在城市的生活,从老家带来了土鸡蛋,已经被有些冻坏的青菜,还有自己家腌制的卤味,和一只老母鸡。母亲说:“这些都是自己家种的,又干净又好,不像现在外面卖的,不知道添加了啥玩意呢”。他感到心疼,儿行千里母担忧,他或许不能再这样任性下去了。可是这样的想法却又在接下来几天的生活里,被自己和父母的隔阂所打破了。
他工作午休的时候,母亲穿着是粗布衣裳,脚上一双大的黑布鞋,来给他送饭,在同事一阵戏谑的眼光里,他觉得十分难堪;带父母下馆子,却在看到一盘野菜都要二十块后,给拖走了;去游玩北京城,母亲说:“到处是这汽车的尾气,环境一点都不如咱老家好”,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和父母待了几天后,他又开始嫌弃父母的唠叨了。
后来的几年里,父母也断断续的来过几次,但都只是送些家乡的土特产过来后,第二天就走了。他也不以为然。直到这通电话的打来,他才开始感到深深的害怕,电话是父亲打来的“你赶紧回来,你母亲重病住院了”。
赶回老家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了,清冷的病房里,母亲的脸色灰白而又憔悴,双眼无力的闭着,眼角布满了像树皮一样的皱纹,可能因为疼痛的原因,双眉皱在一起,发出微弱的呼吸。他看着病床上的母亲,悔恨,心疼,难过的情绪在他心中翻江倒海的向他涌来。父亲进来了,手里递给了他个盒子,他疑惑地打开了看,里面竟都是他小时候佩戴的东西,有他在端午节佩戴的五色丝线,母亲是极其重视节日的习俗,五色意味着吉祥,每逢端午清晨,,母亲起床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他手腕,脚腕,脖子上栓五色线,以求平安。母亲说,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丢弃,没想到竟保存的如此完好了,还有他用桃核雕刻的小玩意,小学作老师要求写给家长的信,每一张试卷,每一张奖状,甚至是他在纸上随意的涂鸦……父亲告诉他,母亲的身体一直都不好,但不让告诉你,每年都要坚持去给你送些家乡的东西,但又害怕你嫌弃,总是不敢久留,她一方面希望你可以多回家看看,另一方面又害怕耽误你在北京的工作。她每年都会去寺庙里上香拜佛,抄写佛经,祈祷你能平平安安。终于,他抱着那个盒子嚎啕大哭。
漫长的时光里,我们一路前行,层出不穷的景致,黯淡了我们对父爱母爱记忆的门窗。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熟悉和最亲密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给了陌生人。莫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