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选人和用人,尤其是对重要的、关键的职位更慎重,会选择品德高尚、作风正派、为人公正的人来担当。在这些重要的岗位上,如果用人不当,那就危险了。
强和弱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局,因时而易,因势而易。
以德服人,才能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让人真心归附;相反,只靠严厉的规章和高压的手段,去压服和束缚人,最后只能导致离心离德,人心涣散。不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经营管理单位、企业,都是一样的道理。
当领导的最容易犯的过失有三:一是好谀,二是好货,三是好色。英明的领导人可以避免珍宝美色的诱惑,但最难避免的是阿谀奉承。有的领导听到好话和吹捧就高兴,而听到批评和逆耳的箴言就不高兴,甚至记恨人家,这就是失败和灭亡的征兆。
很多人都不能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认为别人的东西更好。这是人的本性中贪婪的一面使然。但很多时候,那只是一种错觉而已,只有在失去了自己拥有的东西之后,才感到它的可贵,但为时已晚。要记住,珍惜自己所有的,才会一生平安;贪求别人所有的,会反过来伤害自己。
祸患是由于没有事先谋划好。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在做事之前没有对未来的预测,那么,事情的发展变幻莫测,到了危机出现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准备而只能仓促应付,事情就难以办成。所以,必须记住“凡事预则立”的道理。
做人做事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大度的胸怀,不能只看眼前,争一时的小利,不顾未来。试看古今中外有大成就的人,无不如此。
上行下效,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企业、单位的管理,当领导的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稳重谨慎,要为下面的人树立好的榜样,而不能随便轻浮、朝令夕改。老子说:厚重是轻率的根本,安静是躁动的主帅
对待上司或者上级要尊重,轻视或者不尊重他们对自己没有好处。
轻视领导就失去了礼节,慢待下属就失去了恩惠。没了礼节就产生恶感,而没了恩惠也就没人亲近。
聚人必须恩义,养贤必以重禄;恩义聚人,遇危难舍命相报。重禄养贤,辄国事必行中正。
只要是人才,他的才干必然不同于普通人,他的要求也自然不能和普通人一样对待,没有优厚的待遇,留不住人才。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淮南子》说:物盛则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所以,聪明睿智的人应该谦虚,多闻善辩的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无知,勇敢而有毅力的人应该知道有所畏惧,富贵的人应该节俭,德施天下的人应该礼让。
要善于观察人,不能被人的外表所迷惑。有些人善于伪装,外表冠冕堂皇,但内心是虚弱的,所谓色厉内荏是也;有些人样子像谦谦君子,满口的仁义道德,但行为却改不了小人的猥琐和卑鄙,因为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走不视地者颠。
中医的理论,人感应天地之气最直接的部位是脚,因为双脚天天与大地接触。地气是通过脚流注全身的,人若中气充和,则身心安泰;中气不足,则易受伤害。脚之于人,犹民之于君。人无脚不立,国无民不成。足为人之根,民为国之本。可惜人们往往尊贵其头面、轻慢其手足,就像昏君尊贵其权势、轻慢其臣民一样。
历史的经验必须借鉴,历史的教训必须铭记,不能重蹈覆辙。
所谓:正反相生,祸福相依。危机往往潜伏在成功的背后,所以,人要有忧患意识,担心危险的才能安全,害怕灭亡的才能生存。一个人的行为只要合乎道义,就会吉祥喜庆,否则凶险莫测。有道德的人,无心求福,福报自来;多行不义的人,有心避祸,祸从天降。只要所作所为上合天道、下合人道,自然百福眷顾,吉祥长随。反之,百祸齐攻,百凶缠身。这里并没有神灵主宰,实为自然之理、因果之律。所以说,成败在谋,安危在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只有居安思危、处逸思劳、心存善念,才能无往而不利。
人生在世,立身为本,处世为用。立身要以仁德为根基,处事要以谋略为手段。若以仁德为出发点,同时又善用权谋,有了机遇,可保成功;如若时运不至,亦可谋身自保,不至于有什么险恶的事发生。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智谋和权术相当的人,一定会相互谋划算计对方,视对方为敌手。
同样的富贵发达,具有同等权势地位的人,往往相互排挤,彼此倾轧,甚至不择手段,相互残杀。
上述种种人事兴衰成败的经验,并非人力可为,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或因形势所逼,或因人性使然。真正有智慧的人应对这些道理有深刻的洞察,凡符合这些道理的,就顺势发展;凡违背这些道理的,就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法很多,但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人的性格和感情深不可测、变化多端,或者智谋不够,或者缺乏见识,或者为物欲迷惑,或者顽固偏执,或者迷于虚名,或者贪恋权钱,所以阻塞了聪明,蒙蔽了心智,从而随波逐流、听天由命,这是多么可悲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