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格斗中,之所以双方不断地闪转腾挪,是为了——没立场。一旦立稳了脚跟,似乎获得了安全稳定感,但实际上是给对方以明确的进攻角度,招致被袭击。格斗手们懂得抹除“立场”,获得安全感,等待对方立稳立场,找到进攻机会。一旦被攻击,会立即调整立场,避免被伤害。
争辩则恰恰相反。人们都是为坚定的立场而辩,为驳倒对方立场而辩,被对方打得越准越狠,反而越固化自己的立场,以此掩饰自己的痛;被打得越痛,则回击越凶猛。所以,只要双方为立场而辩,就没有好的结局,因为都把自己认同、绑定于立场上,与立场合一了。
这段挺易懂,翻译也不错。可是,一用到自己身上,返身内省时,就不灵,因为我们都习惯于认为自己的知识、观念、立场、见解是最正确的,一旦受到质疑,就觉得安全感受到威胁,自己的尊严受到挑战,于是迅速进入了防御、自卫状态,随时出击,坚决捍卫[奋斗][奋斗][奋斗]
此时就进入了格斗的骑马蹲裆式,站稳立场,坚决捍卫、还击。之所以还击得那么坚决、激烈,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立场定死了,被对方一拳一拳准确地击中,内心越受伤、越痛,则还击越激烈,越义正词严。八九十年代流行辩论会,就是预设两个立场,双方抽签,选定一个立场,去捍卫、还击。这其中能看到很多的诡辩术,目的是躲开对方的重拳。如同两只斗犬,被拴在各自的桩子上,此时双方比拼的是如何拉长自己脖子上的绳子,获得一定的自由度,可以躲开对方的攻击,同时可以自由地出击,击中对方的执着立场。
心灵受伤,皆因对立场的认同与执着。重要的不是自卫反击,而是省察自己为什么要为立场而战?别人批评那立场,我为什么要对号入座?
心灵若是自由的,不执着立场,就不会受伤。
我过去很喜欢网络论战的。如今在其他群也经常或深或浅地介入。以上是我的切身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