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工智能时代:课程教学如何以变应变?

人工智能时代:课程教学如何以变应变?

作者: 青石江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11:51 被阅读0次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 第09版 特约专栏 吕文清(作者单位:中关村学院)文章观点

    ☞  人工智能带来教育条件“质”的改变,学什么、在哪学、跟谁学、怎么学的概念将进一步被颠覆。

    ★  人工智能带给教育三个改变:

    (1)改变“长相”——朝向深度社会化。高级阶段的人工智能具有类人脑的学习力和思考力,将来还能进化到“自适应”学习,不但能够完成基础性教学任务,而且能做学生的高级助理,能让学生执行超越他们能力的挑战性工作。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教育从学校拓展到家庭、图书馆、游戏厅、工厂车间,甚至任何地方——“泛在学习”

    (2)改变“经脉”——探索“认知智能化”。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人机交互将成为主要形态。

    (3)改变“内芯”——追求教育个性化。人工智能环境下,教育内容将越来越具有适切性,真正实现每人一个规划、每人一套课表、每人一个私人定制。

    ★  学生需要哪些素养和能力

    ☞  人工智能时代,低阶认知技能的重要性会下降,如记忆、复述、再现等初级的信息加工任务将更多由机器代替,而深层知识和高阶认知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四个素养”和“五种能力”

    ◆   四个素养”

    (1)终身学习素养——基于学生需要强大和持续的学习力,强调学会学习和建构不断演进的知识框架。

    (2)计划思维素养——基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人工智能,强化思考的逻辑;如编程课程,主要就是培养计算思维。

    (3)设计思维素养——基于学生执行困难任务的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决策、学会判断。

    (4)交互思维素养——基于学生交往方式的变化,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开源共享、参与协商、组建社区等,理解复杂的相互关系。

    ◆  “五种能力”:

    (1)高阶思维能力——强调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等;

    (2)创新能力——强调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等;

    (3)联结能力——强调学会统筹、组织资源、建立联系,特别是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个空间的联结;

    (4)意义建构能力——强调社会情感、责任意识和高感性、高概念等要素;

    (5)元认知能力——强调自我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指导。

    ★  课程教学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四个方面的调整)

    1、调整课程内容。首先,增加关于人工智能的课程,如编程、软硬件、开源共享、技术伦理、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和系统集成等。其次,应设置人工智能情境下的课程内容,如社会情感、交互知识、联结技术等。

    2、转移教学重心。要以思维教学为主线,既强调基于认知能力的信息加工、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等高阶思维的培养,又要增加和突出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和交互思维的培养。在具体落点上,强调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的教学,要注重教原理、教统筹、教高概念、教大观点、教元认知等不可替代的知识。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解决好高阶学习。

    3、改善供给结构。学校建筑要考虑人工智能时代硬件系统的要求,学校空间要按照人工智能时代交互方式和教学流程来规划,学习环境要增加增加人工智能过程化学习的设计,教学资源要增加场景学习、混合学习和交互学习的设施设备,师资要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补充人工智能内容。

    4、探索新的教育范式。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学习边界、流程、方式的改变,新的教育范式将出现,如学生用户化、交互学习、智能导师、学习者控制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工智能时代:课程教学如何以变应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sa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