焘哥(我老板)打算在湖南建民宿已经有两个月了,地点可不是什么长沙、张家界、凤凰之类的旅游目的地,而在在湘西的怀化市溆浦县统溪河镇某个村的山上,10月份的时候我来这里做过一个可行性调查报告,当时得出的结论就是简简单单三个字——不能搞。
为什么不能搞呢?
首先我考虑的问题是,客户为什么来?
原因很简单,客户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一种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如果是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那则可以轻易地容纳这两种人。就拿北京举例,不管客户自己清不清楚究竟是要爬长城还是看故宫,也不管客户到北京有没有目的,来了之后必然能找到不少符合自己的休闲旅游方式。同理,湖南的张家界、凤凰、长沙,这些知名的旅游景点和省会城市都有极大的包容度。
但是一些小地方呢,比如阳澄湖,就不用我说了吧,你之所以会去阳澄湖,只有一个目的地,就是我要吃大闸蟹,我不去大闸蟹去啥阳澄湖呢,难道躺在湖边晒太阳感叹岁月静好? 从客户心智的角度上来说,他去越小众的目的地就一定越会有一个支撑他去的“鲜明”的理由。但是在统溪河乡这个小地方,虽然也有不错的风景、淳朴的民风和惬意的山路,可是这些太大众化了,大众化到阳澄湖也可能有,但是仅仅有是不足以支撑游客组队而来的。如果没有游客,那民宿又如何能正常经营呢?更别说,传统民宿的定义是指利用自用住宅或者闲置房屋,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住宿换取经济收入。
但我们这个民宿明显不符合传统定义嘛,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闲置房屋,那需要买卖或租赁房屋,这边都是山村的农民,房产性质属于农村宅基地,也就是所有权并非归属农民本身,农民只有使用权和租赁权,那我们在这搞民宿既要支付房租的租金,又需要支付人员的工资,还要平衡村民邻里关系,去拆旧屋去重建新屋,等等等等,万一合同上有了纠纷,或者有人见利眼红,闹事不给做生意,都是麻烦事。
就算以上都解决了,还是又回到之前最重要的问题,客户为什么来?客户为什么愿意来付出时间和精力成本这个交通并不方便的小山村?(其实还有个问题同样重要,就是规模效应,如果规模效应无法形成,比如只有1-2间民宿,人力成本是极其高昂的。)
然而事与愿违,焘哥还是依旧决定在这里投自己的钱建民宿,那我只能想办法去回答客户为什么而来的问题了。
我提出的一个设想就是如标题所写的“愤怒民宿”(然而已经被老板否决了)以下只是我的思考过程:
1.既然需要给客户一个鲜明的理由。那传统意义上,大家去旅游是为了什么?为了舒服、为了惬意、为了拍美景装X,为了吃好吃的、还是为了登顶之后的豁然开朗?以上种种理由都很寻常,是为了追寻舒适和快乐,追求那种“爽”的感觉。
2.既然以上这些理由都很寻常,都不鲜明,那能不能反过来想,从快乐的反面入手?快乐的反面是什么?是痛苦。
3.追寻快乐是动力,然而有一种更强大的动力叫作逃避痛苦,也就是产品经理经常说的“痛点”,既然追寻快乐的动力不足以支撑客户前来,那帮客户逃避痛苦,抵御恐惧很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案。这种动力足够强大,强大到人们愿意心甘情愿的花钱花精力。
4.既然如此,那如何帮助别人逃避痛苦呢?我想到了发泄一词。(补充:民宿上山的路是一条单行道,不能汇车,因此不能让客户开车上山,那如果要吸引人来,必然要解决如何让客户上山的问题,正常徒步上山顶需要30分钟,如果客户是追求舒适和快乐而来,那必然对这条路会有抱怨。如果要在山下设立电瓶车接送,那得考虑人员和成本问题)如果说,我们经营的目的把客户上山作为一种不走不行的历程,甚至把这种体验游戏化,比如设置完成时间给奖励等等,就会让客户心理上把上山作为一种正向的体验,爬山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抒发缓解压力。
5.以“一切为了体验,一切为了发泄。”为基调,针对好奇心驱使以及需要发泄的人群,设立一系列的特色体验项目。比如利用山上的资源打造一些例如发泄屋、失恋树洞、亲手劈柴火烧前任(照片或者物品)、徒手熬鸡汤、燃脂搏击、呐喊分贝大挑战、冥想咨询等等、用一堆例如“情侣入住,房租加倍”、“传说中一入住就分手的民宿原来隐藏在深山里”、“活久见!不爬山不给住的民宿居然预定到了半年后!” 等等一系列的吸引眼球的话术和文章在互联网上行成话题性和传播性,结合视频直播等方式拍摄,吸引游客特意前来,有了明确的客户群和流量之后就解决了之前民宿无法解决的销售规模化问题,可以不以卖民宿而已卖体验的方式去销售特有的产品及打造服务体验。
我现在依然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方案,可能是目前最符合传播属性的解决路径,然后现实是这个方案已经被拍死了,只能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方式,现在我的目标只有让这个项目赚钱变现,一切只谈情怀的创业都是耍流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