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写过一篇《可怜啊,赵姨娘》,写的时候自己没觉得什么,然过后再读之,深觉自己戾气太重,竟不知天高地厚,忘了自己有几斤几两,仗着自己读了几本书,就开始品评天下了,实在可笑。
今天我想写写刘姥姥,标题便只叫做《刘姥姥》,不敢妄加评论。一时竟不知从何写起,便用百科上的评语先来定一个基调好了,她老人家,乃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我也出身农村,家徒四壁,所以不为什么,便觉得与之亲切非常。
她老人家一出场,竟是千里迢迢来贾府“借钱”的,按书上的说法,叫寻求“救济”。她的女婿王狗儿觉得打嘴现世的,不肯去,这个重担便只好由她老人家来承担了。如此一来,人们肯定都觉得这个老太太脸皮皇帝他妈,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时也没有例外。
等后来自己也经历了一些事情,又读了几遍《红楼梦》,我才悔不当初,汗颜不已,那时候的自己实在是太嫩了,幼稚又肤浅。生活哪里有那么简单,刘姥姥一路陪着小心,低眉顺眼,又岂是为了自己饱腹?
刘姥姥谙于世故,善于言辞,谁曾想却碰上了有一万个心眼子的王熙凤。凤姐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不过托赖着祖父的虚名,作个穷官儿罢咧。谁家有什么?不过也是个空架子。俗语儿说的好,‘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论起亲戚来,原该不等上门就有照应才是。但只如今家里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我如今接着管事,这些亲戚们又都不大知道,况且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给人也未必信。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遭儿和我张个口,怎么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罢。”
如果只是到这里,刘姥姥最多也就是个打秋风的,那是下下之人。后来二进荣国府,专程带些农家瓜果枣子倭瓜并些野菜来表示感谢,七八十岁的老人,千里迢迢背着来的,虽还不了王熙凤那二十两的恩情,但微末草民的拳拳感恩之心却是实实在在的。
但是这第二回却恰巧碰上贾母希望有个同龄的老人能聊聊天说说话,便留住了两天,农家人的朴实,让整个大观园充满了欢声笑语,当然,刘姥姥也又得了不少的实惠。即便到这,刘姥姥也不过是一个 和蔼可亲的老太太罢了,那是中上之人。
直到后来贾府败落,王熙凤等人身陷囹圄,那最亲的“狠舅奸兄”为了几个钱竟要把凤姐的女儿巧姐卖到妓院里,众人深怕连累恨不能立马跟贾府撇清关系,而刘姥姥却不管这些,义无反顾把巧姐救了出来,丝毫不差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鲁智深,这才是上上之人。
我在想,她老人家仅仅是在报恩吗?我觉得未必全是。你很难说一点儿报恩的想法这里面也没有,但是我更觉得她老人家骨子里就是那种人,那种舍身取义的人。只是她平民的身份,让她无法有机会做这样的事。
只有危难之时,原来才知道,平日里的巧姐之舅舅哥哥,大户人家,是什么嘴脸,这个农村老太太,微末之人,又是何等的品德啊。这个世上的事情,端的是难说啊,只能用心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