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上讲,本文属于付费内容。意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突然之间,似乎陷入某种不知具名现状。我问自己,在烦恼什么。想了一圈,又一圈,没有具体的烦恼。但,当我这么说时,内心又告诉我另一个答案,还是有点烦恼。就是,这种烦恼,它毫无缘由,不知所以,莫名其妙,却又名副其实。是的,就是有点烦恼。
想想啊。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难题无非就是钱啊,负债啊,还有工作啊,生活啊,以及书啊,写作,酒,茶,运动,当然,还可以往远了说,未来呀,梦想啊,艺术啊。归根结底,无非就是希望痛快,想痛快地生活一场。
但,不知怎么,总也痛快不起来。
就好像冰镇的啤酒都已经冰镇到结冰,我却还是在不停地冒汗,头脑昏昏沉沉,眼睛疲倦,身体也不同程度疲惫。又像是失眠,闭上双眼想痛快睡一觉,可翻来覆去、辗转反侧,还是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睡着吧,结果醒来还是没精打采。
就是这样,好像内心无比渴求的,无比期待的,等真正实现的那一刻才发现远远还不够,总是不够。
身体像个饕鬄,永远都贪得无厌。
精神呢?灵魂呢?思想呢?我又有点抓不住。
我问,到底要怎样?
然后,我想到那一大袋因为醉酒断片买来的花生,花了五十多块钱买了一大袋花生。可笑的是,我并不爱吃花生。从小就不爱吃花生。相较于花生,我更喜欢瓜子多一些。但,其实我都不爱,我不爱吃任何的零食,甚至不止零食,我对吃的都不感兴趣。我爱喝,喝汤,喝酒,喝茶,喝咖啡,喝一切不需要咀嚼的流食。
不加咀嚼才是顶级享受。
就像那粗犷的野风,又像那汹涌的潮水,还有那凛冽的雨,不容商量,毋庸置疑,那么直给,直接撞个满怀。即使不是,微弱的,轻柔的,飘飘洒洒的,或细细密密,只要给我时间,只要多一些时间,那也是可以享受的。自然的,才最享受,也最是宜人。不管是什么。
然而,那么多那么多,人为制造,人为设计,人为算计,人为操纵,人为施加……我实在享受不来啊。
但愿我不是一个好厨子,但愿我没有一副好皮囊,但愿我没有健全的人格,但愿我没有健全的感知……那样,大概我就不会挑剔了。
就像如果我没读过那么多那么多优秀的杰作,没有看过那么多那么多的艺术佳作,没有喝过那么多那么多让我醉生梦死的酒,没有喝过那么浓郁丰盈的汤,没有真切的感受过任何的冷暖……那样,大概我也会很幸福吧。
其实我也没有想要怎样过,就是这样得过且过。
可就是这样,我好像自此不曾痛快过。不痒不痛,不冷不热,不烦不恼,不羞不愧。像极了听摇滚,久久地,久久地,那声呐喊、嘶吼、破音,那个音符、节奏、堆叠,就是不出来,就是出不来。峰回路转,心悬空,无处安落。
又像是在挠痒,痒在骨头里,却连皮也不忍抓伤。隔靴挠痒。
然后,我又想起那大袋的花生。之所以想起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或因为花生,或不是。
那是今天发生的事儿。趁着天晴,我把花生拿到楼顶天台上去晒。之前就因为没怎么系好袋子的缘故有点“回潮”了。回潮的花生简直不要太难吃。晒完之后,花生确实脆了很多,但顶着大太阳收花生的那一刻,直至我把花生收完。我已经享受了一回“汗蒸”。汗蒸回来,回到住处,看着那袋花生,我尝了两颗,那一刻,我一下子就有了决定,一个很痛快的决定:我要把它扔掉。
是啊,之前我一直舍不得来着。归根结底,那会儿,我只是花了一笔“冤枉钱”。如果你问我是什么感觉,那也不是对花生的感觉,而是为那五十多块钱感到浪费,感到不舍,感到揪心。尤其是,无可挽回,事情已经发生,我又是不会责怪自己的人,更不会为过去而后悔或遗憾的人,我更不会想“如果”。我所能想到的就是钱了。一点小烦恼。
然而,今天我却参与了“花生”的过程,无论是晒,还是收,以及尝。花生带给我的真实感触无不在告诉我,钱已经成为过去,而为了这样的花生去做这些事儿,让我觉得“不值”。就是不值,于是,我决定丢掉它。
也就是这时。智慧问我:“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多此一举,才能认清现实呢?”我答:“就是这样,正是这样,才这样啊。”
看啊,我也一样不能免俗。
就像早年不敢接受太多的好,不敢接受任何的好,我所想的也不过是无以回报。故而受之有愧。
原来在我骨子里,早已埋藏了两个词:一个是厚德载物,另一个是德不配位。而我,自惭形秽。
细细想来,属实不应该啊。所谓:“长者赐,不敢辞;辞不恭,受之无愧”。
然而,不是这样的。我是说,无论是尊重,还是敬重,又或礼貌与否,这都不是真正在考虑的东西,我之所以认为不应该,我指的是:“自贱”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的。
是的,原来在我的骨子里,思想更深处,在我的人格中,在我的智慧里,在我的不论知或不知处,早已根深蒂固的是“自贵”。
意思是,如果并非真心想给,我自然不能要;如果真心赠与,我受之无愧;如果真心换真心,我有何不可?——这和我有没有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和我是否需要、想要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和我能否回报,是否具备那样的厚德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是给我的,我就安然受之。就像命运,命运有别的安排,我就去了。理所当然。不必刻意感激,不必刻意铭记,都在心里,全在酒里。
因为,我本也是这样的人,不以道德强加于他者,不以施与为施与,就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是的,不以仁为仁,自然不仁,但这也恰恰是仁的体现。
就像行善不必人知,善,就是善。而一旦人知,却未必人人都善,那就不善了。
是故,如果开始就错了,别纠结,别懊恼,别急着遗憾和悔过。我是说,任何时候,任何时候你知道错了都不算晚。错了,当然不是说怎么去改变错误,大可不必。错了的最大价值和意义,不是让你去改变它或把它变成正确,错误就是错误,重要的是,你能够从中辨别错误,然后,远离,然后去不断试错,直至抵达正确。
所谓,“女子无才辨是德”,男人更当如此。能辨别是非对错,自然说明你的“德”恰恰是站在“正”的位置。否则,不以恶为恶,然后为恶,既不自知,更无自贵,何来“德”?
是故,没有具体的烦恼,就是有点烦恼。烦恼什么呢?不必问,若是以自己的智慧能够解决的话,早就不该烦恼了;而自性不足,该烦那就烦呗,但别忘了,你还有,你还可以,你依然且永远都还可以做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晚不迟。好了,我又要去运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