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给家长朋友们做了一场家庭教育的答疑,没想到有一半的家长问了我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这位家长问我“子玲老师,我感觉我家小朋友有明显的畏难问题,在学英语时,单词都能读得不错,读句子时就差多啦。我也不知道是自己辅导的不到位吗?”
再比如这位家长问我“子玲老师,我家闺女喜欢听歌跳舞,喜欢听我讲书。不喜欢画画,不喜欢背唐诗,这俩个不喜欢我能接受。但是我陪她玩数学,遇到一点难度了,就跑了,怎么引导?”
还有一位正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老父亲很着急的问我“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一点点作业都不想动,书看不进去,懒散,喜欢看电视,基础太差面对稍微难点的新知识就放弃学了,怎么办?”
接到这几个问题后,我首先想问一下爸爸妈妈们,您希望孩子以什么样的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可以想一下您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试想了一下我自己,当我在工作中感受糟糕、有困难的时候,我最需要的是指导和鼓励,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被领导批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去引导鼓励她们走出畏难情绪,换句话说就是走出舒适圈,这样当孩子长大了他才可能有勇气接受更大的挑战。
我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看到的就是怎么做的方法,但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普遍通用的方法也需要您根据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个性进行调整哦~
第一步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那么理论的定义我也背不下来,用大白话通俗的来说就是“孩子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学习一些新知识的时候一开始是没办法自己独立完成,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指导下,然后他再靠自己坚持努力去达成目标,那么这个区域就是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第二步,通常我们的教育方法是给孩子搭脚手架。
脚手架大家应该都见过,就是盖房子的时候一般都需要一层一层的搭建脚手架,一般是先搭建一层等这一层房子盖好了再往上搭建,再盖好了再往上搭建,直到最后房子盖好了再把脚手架拆除。
我这么一说你是不是就能联想到,孩子的学习过程其实很像搭建脚手架盖楼房的这个过程,一开始我们要给他支持,等孩子能力慢慢增强了,他们可以做到本来做不到的事情后,我们开始撤脚手架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有脚手架这个概念了,接下来子玲来说一说具体的操作方法。
首先当孩子出现畏难情绪、跑开的时候,第一不要去指责、评判孩子,说“这么简单的句子你怎么都会念。”或者说“你看谁谁谁,比你小都能加减到10了。”这样的言语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
第二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我们要给予指导但不是用我们的答案来代替孩子的思考。我们可以用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宝宝,你为什么不读了?你读单词很好听。”用这样的问句让孩子理清自己的情绪。
第三观察孩子他的能力范围,比如这数学题是太难了,他努力了也没法达成目标吗?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孩子搭建脚手架,如果孩子实在不会,那么我们可以帮助他的任务拆解成小目标,比如,“今天我们用这个积木来玩一页加法练习题好不好,妈妈来给你念题。”然后你可以念完题后让孩子自己动手来用积木操作。他在操作时遇到困难了,你再提醒他“这里是合在一起多呢,还是拿开之后多呢。”孩子跟着你的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其实他就是在解题,等孩子多练习一些时日,他熟悉了这个思考过程,就能自己完成了。
第四鼓励孩子解决困难,当孩子每一个小目标都完成了,他的努力收获了成功,他的信心也就建立起来了。我们可以想一下当我们进入一个新单位,领导一上来就给你安排一个大项目,你是不是也会蒙圈呀,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你是不是会凭借自己的智慧开始分拆这个项目,找到关键任务关键人物,抽丝剥茧把大项目拆解成小人物分配下去。
其实,孩子面对新知识产生的畏难情绪有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给孩子的任务或者指示太难、步骤太多,孩子不理解所以无从下手,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把任务拆建,变成小目标,孩子接受起来是不是会更顺利,完成起来也会更有信心。
最后分享一个我经常跟孩子互动的问题:“这个办法还不错,但是你还能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把他的关注点从这件事情没做成功转移到我要再想一个办法,这样既能鼓励孩子的信心也能培养他的多元解决问题的思维,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亚里士多德曾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所以当孩子出现畏难情绪时,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的脚手架搭建好了吗?同时也要考虑到什么时候把它拆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