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自愈力》| 生命里最年轻的一天,永远是今天
如果人生可以重组,你愿拿什么去换?面对这个问题,其实你不必惶恐,也不必太沉重。其实法子很简单,甚至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只是选择多读书,把自己的灵魂融入书中,从阅读中寻找思维边界和人生边界,打破边界即是人生重组的时刻。遇到《哲学的自愈力》这本书,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起初对自己很质疑的,以我的资质能去啃哲学书么?答案是肯定的,我不仅能读进去,还能领会许多知识,能体会其中的闪光点、启发点带给我的深刻意义。这种感觉就像,我要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然后找到了一些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心理安慰,并为此找到了新的行走方向。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语“爱”和“智”,所以哲学原本的意思是“爱智慧”。原来哲学并不遥远,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哲学的自愈力》这本书,为你量身打造,一次探寻“自我”的旅程。书中的自我是指向以下几个方面:自我实现、自我关照、自我管理、自我引导、自我认知、自我认识等。每个人应该建立健全自己的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让某些原则性的东西支撑起强大的自我。配合生活的同时,克制些欲望,通过哲学找到一种更实用的生活态度,找到通往幸福的桥梁。
生活的意义在于,每天都有结束的时候,昨天是,今天是,明天也是。而生活的问题在于,当你觉得已经结束的时候,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反之亦然。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有些弯路,成就了过程中的风景;有些结果,其实也是错过了一些别的可能性。没有徒劳无功的奔波,今天看来是无用功,未来可能在某些方面成就你。所谓的起点和终点,从来都不是规定好的,有时候也未必是定数。
此刻,我因这本书得了机缘去赏析《十牛图》。由修行而开悟,由开悟而入世的心路历程,由十幅图隐喻真切。祖宗假借牛为心的意象,牧牛如牧心,找回迷失本我。其一:《寻牛》逐物迷己,心牛迷乱失落,离精神家园越来越远。。心牛迷途已远,寻觅颇为艰难,只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机缘。其二:《见迹》渐见心牛之迹,找到悟禅的要义和方法,深山更深处也掩藏不住鼻孔朝天的牛,无明荒草再深也遮蔽不了清明本心。但见迹还没有见牛,还没有进入禅门。其三:《见牛》,喻发现本具之心牛。见牛较之见迹是一大进步,但见牛并非得牛,见道尚非得道,它只是初步开悟。其四:《得牛》。喻已证悟自性。可是心牛野性犹顽,恶习难除,需用严厉的手段,来驯化心牛。修道者虽然见道,但无始以来的习性犹深,受到外界影响时,极易退堕到未开悟以前的情境,必须严苛自律,羁锁住惯于分别、取舍的意识。对此,禅宗谓之“见惑(理知的惑)可顿断如破石,思惑(情意的惑)需渐断如藕丝”。见性(悟)固然不易,悟后的修行更重要。因此得牛之后,还须继续牧牛。其五:《牧牛》,喻悟后调心。不为境迁,人牛相得。其六:《骑牛归家》,已驯化心牛回归精神故里。一如天真烂漫的牧童,笛横牛背,沐浴晚霞,骑牛归家。其七:《忘牛存人》,回到本觉无为的精神故乡,不须再修,无事安闲。牛虽忘,人犹存,尚未入空门。其八:《人牛俱忘》,凡情脱落,全界无物,生佛俱空。此时内无我,外无法,主客皆空。其九:《返本还源》喻本心清净,无烦恼妄念。本心清净澄明,犹如山青水绿。此时我非我,见非见,山只是山,水只是水。而不为外境所动,不随波逐流。其十:《入廛垂手》开悟之后,不可高居圣境,只满足于个人成佛,而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正位转身而出,回到现实社会中来。
为什么意识唤醒不那么容易呢?因为忽视令人轻松舒适;因为觉察令人恐惧;如果高度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一件事,会觉得辛苦,会觉得偏离正常生活。
文学与书目答问,可以研究一下了。随便播开书页中的某一行,然后展开答问,不知道会将我的意识带向何处,但是这种操作,必有新的收获吧。
《哲学的自愈力》其实是很丰富的,有很多特点,打到我的有以下几点.特点一:每章可以撕开的装帧形式。特点二:夫妇二人双修合写。特点三:实用手册+游戏+方法。福楼拜在写给学生莫泊桑的信里,曾引用夏多布里昂的话:“才华无非是长久的耐心。”如果相信它,就付出耐心操练起来,定会有收获。在这里我也奉劝一句话:人生本来是一场减法,来日未必方长。所以,就在当下,趁早行动吧。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