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哥哥嫂子姐姐们在厨房忙活,捣鼓吃的喝的正餐零食一大堆,聊的天儿也都是喜事儿,热热闹闹的就是新年的味儿。
在客厅一坐,发现一大帮娃儿们居然集体看甄嬛传,上来就是你怼我我怼你勾心斗角。刚进宫的一位智商不在线的主子,因为言语张扬被华妃赐了一丈红。皇后赏(硬塞)给华妃的丫头被皇上夸了句清秀,隔天就被周福海给扔井里了。反正这集打下集杀,我看都看不懂,更不能理解那些个有不知道多少含义的眼神对话和举动了,烧脑的厉害不说,大过年的老觉着不是喜庆的主题都不对路。
回来后,好几天一打开短视频就给我推带各种注释版的甄嬛传,演两句话一个动作,接着就呜哩哇啦讲解一大会子,越看越觉得自己愚笨无知了。难道,那个因为当初看了一部宫斗剧没过瘾,转而自己写了一部甄嬛传的大学生,真的在每一次对话和动作中包含了这么多的心理解读?这个大学生莫不是穿越的,要不就是孟婆汤没喝够量的吧?
我曾经也看过很多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还有杂七杂八的很多小说,过不过瘾的没记清,只知道后来看的都觉得无聊了,因为很多一看开头就能预见结尾,很无趣。
初接触宫斗剧时,也都是些极低的级别的,就是演员脸上明晃晃刻着“我是傻白甜女主”“我是傻黑女配”那种,表情做的夸张到生怕你看不出来,情节也简单到看几集都怀疑自己的智商。啥时候这世界忽然变了模样,一部剧被这么多主播解释的让我怀疑人生了?
也不能这么说啊,自己本来就生在幸福的新中国,没经历过多少人心叵测的事件,最多的也就是你不跟我玩了,那我就去找她玩了啊,确实是傻白。要不看了两遍红楼梦还是一脸蒙圈的样子呢,读书群里群友们讨论起那些角色的心理活动,自己才惊觉,我到底是看了还是没看呢?又跑去看红学大家们研究的结果,更加蒙圈了,谁跟谁说的也不一样啊,哈哈哈,还是回来看西游记吧,好玩儿就是好玩儿。
唉,西游记里这好玩儿的一环套一环的情节还没开心够,又看了《太上老君有点烦》,喏,又笑不出来了,原来人家好玩搞笑的背后都是职场套路和打工人的心酸,咱确实肤浅了啊……
打小就知道自己不适合看剧,脸盲不说,人家眼神儿话语里小动作里包含的意思,咱是一个也看不懂啊。偏偏又天生爱讲故事,如今回想起来,也不知道讲的是不是都给人串台了,好尴尬。
还是看书吧,身边小伙伴都不怎么看书,我每次讲前问一声,哎,你们看了没?回答都没看,那我就放心了,大胆讲吧,反正也没人知道我讲的对错。后来讲的多了,跑远了自己就再想办法跑回来,总是给个结局就好,角色们偶尔来回客串一下子,估计他们也习惯了,不会跟我计较。
说甄嬛传呢,这又跑哪儿了?是了,因着孩子们都看甄嬛传,都背过里面的台词了,都知道那些主子们一言一行一个眼神是几个意思,着实伤了我这个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中年人的自尊。唉,也不能这样说,自己刚开始也没多在意这东西,所以也谈不上伤不伤的吧。就算现在有机会让我努力学习这心机,咱也学不来呀,这辈子估计也没这个意图,算了吧,每天吃好睡好就很花心思精力时间的,还是歇歇心吧。
回来接着看西游记,自己开心就好。刚看到第七十五回,猴哥缝着那三个通天的魔王,知道他们着实厉害,回来想叫八戒随他一同去擒魔,八戒说自己粗夯没什么本事,走路抗风,去了也没用。猴哥道:“兄弟,你虽没什么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 哈哈哈,一下把我笑喷了。八戒胆小客气一下,猴哥这接的真真是让我佩服啊!
想我身边的半生不熟的伙计们,但凡有个跟我客气的,我别说有一点不客气了,就是开个玩笑也不似前几年那么无谓了。如今一是怕人家脸上挂不住,二是自己居然没了那玩笑的心思,你说恐怖不恐怖,我这是多无趣了啊!
昨天读书群里刚开了《三国演义》一天一回阅读,我这一读又开始怀疑人生了。光前言看了半天,觉得自己没看懂不说,第一回的信息量很大,感觉任意一段让我写得写个长篇不说,关键是写成长篇也没这一段讲的清楚啊。细思极恐。战战兢兢。哈哈哈,你猜咋着?我翻译过来,跟讲邻居们闲话似的,晚上讲给俩孩儿听,没讲两分钟,给他们讲睡着了……
多精彩啊,我自己都沉沦到无法自拔了,俩娃居然打起了呼噜儿。好吧,我自己品味感慨吧。古有高手独孤求败,今吾秉烛孤独夜读,嘻嘻,自己心里美吧。
老吴呼噜声很有节奏感的响着,灯光不离不弃的陪伴着,文字里尔虞我诈王朝更迭,世界是如此简单,简单又是如此艰难。
仅愿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