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四下学期,是微信公众号后红利时代。当时每天刷着公众号文章,看着、听着各路草根逆袭成为大V的江湖传奇故事,心里蠢蠢欲动,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拥有后宫一票迷妹迷弟的10万+大神。
就这样,我就开始了...
幻想。
在这样的幻想驱使下,我首先把找工作的方向定在了运营微信公众号上。那时候,怎么在公众号后台编辑,什么是流量,如何吸引、留存、转化流量,什么是内容平台,头条号是什么,一概不知。今时今日想起来,我非常感谢当时把我招进去,紧接着在实习结束后又让我转正的HR兼带我做事的老大(初创公司,面试的工作也要自己上的那种),不知道她是如何慧眼识“猪”,就把我"招"了。
在这之前,我已经有足足4年没有动笔写过文章了。除了大学专业课里(笔译)的翻译作业外,我动过笔的经历停留在了高中,准确来说,那不算是“写文章”,只能说是“作文”。可想而知,当时还鲁莽地选择了“内容小编"的工作,每天逐步从“读者”向“内容生产者”的身份过渡转变,除了压力以外,就是迷茫——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也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唯一支撑自己每天上班的唯一信仰就是,高中语文不是挺好的吗?捡起来便是了。
过了2个月,临近转正期,我辞职了,理由是顺应父母的期望,回家当老师。但真正的理由我心底清楚,是“压力太大”和“我不相信”:
-“压力太大”:做每一项任务都害怕出错;出错后害怕影响到工作表现,而工作表现不够优秀,则意味着转正后待遇不好。因为这么想,每天都是战战兢兢,但作为一名连入门门槛都够不着的菜鸟,每次做任务,不是错这,就是错那,也是正常地现象。现在回想当时,只需要多给自己一些时日的适应,将“上课”思维转化成“工作”思维,重新建立新的“生活-工作”节奏,其实不是个事儿,可以顺利过渡的;
-“我不相信”:什么意思呢?当时自己每一天上、下班,做着自己一窍不通的工作,心里每天的想法就是“硬着头皮上吧”、“(手里的工作任务)没时间做好点了,完成算不错了”,看似很积极的心理,也是现在但凡逆袭成功的人的打怪宣言;但实际带给我自己的深层的心理暗示,是“得过且过”:如果不能做好,每一件事都只是完成,那什么时候才能写到有“10+”阅读量的文章啊?
与幻想的现实操作距离,让我不自信,也不相信自己每天实打实在践行的每一件事,老大每一次用心的指导。
辞职,我以为是当时能够摆脱迷茫的方法。
然而,我错了。
刚毕业没多久,又失业,让我在找新工作的节奏上,更加慌张和紧迫。我发现,在前一家公司仅仅工作2个月的经历,自己对“运营”微信公众号还是一头雾水,对这个领域只是很浅显的认知。离职的时候是八月底,待业头半个月,很轻松,感觉自己重获新生,逃离地狱般的生活。但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过去,原本想着在“金九银十”可以找到下一份工作,但战败了。Winter is coming,我到底要做什么,可以去哪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