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修改策划的时候QQ上忽然闪烁着一个对话框,点开一看,是个不太熟悉(甚至可以说不认识)的QQ好友给我发的消息:“学长,说实话我看完你的那些经历后一开始很敬佩你,也很羡慕你,可是现在我却为你感到惋惜和可笑,我看你做了那么多志愿者服务,可是最近××推出的“最美志愿者”,“志愿之星”压根跟你没关系,做那么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没人会知道你的,就等于付出没回报一样,真为你感到不值”。
骑行青海湖说实话,在高校公益圈里摸爬打滚,断断续续快三年了,在学校,没有得过任何关于志愿者的荣誉或者称号,对不起,我没成为你眼中的“最美志愿者”。
看到QQ好友给我发的那条消息,心里既高兴又沉重。
高兴的是我还保持着公益的自我纯粹性,用纯粹的心做一件事情;沉重的是某些公益活动的风气,用某种利益作为公益活动的践行前提。
苏沟常态化活动壹
记得第一次参与公益活动,是在2014年6月12日左右,刚高考完,整天无所事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条关于“康和园”的微博,看了地址,发现离自己的住所还是蛮近的,所以整理了一些书籍和学习用品,下午四点多根据地址去寻找,第一个见到的孩子是还在读一二年级的“法哥”,跟他“交流”了一会儿,而后见到负责人何叔,进行了简单的沟通,从那天开始,我有空就会过去康和园,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在上课还没放暑假,我就给他们帮忙洗菜做饭,帮忙烧水洗澡,后来带着高中同学一起给他们做饭炒菜,就这样,和康和园结下了深厚的关系,一直到现在,只要回了老家,总是会过去看看,看看那些孩子。康和园可以说是自己从事公益活动的起点。从那时起,就决定上了大学一定要去支教。
暑期支教贰
2014年9月大学入学,很庆幸自己在10月加入了一个社会公益组织——河洛义教。之所以说很庆幸,是因为这里面的纯粹性。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没有学院指派的任务,没有为了宣传的形式主义,也没有所谓的“暑期社会实践”的面子实践,当然,也没有任何官方机构给的荣誉和学分。有的只是一颗纯粹的心,为孩子带去点什么,甚至现在我还在想,支撑我们这群年轻人的到底什么,或许是一种精神认可,或许是一种社会责任。
2015年开始跟进并负责红堂项目,暑假去了嵩县一个山区小学支教21天,尽管只是土豆和馍,但是吃的开心;支教回来后,当选河洛义教科大新区的校区负责人,开始筹备着16年暑假支教工作,运营义教常态化项目。
16年寒假回家过年,得知康和园的冬令营因为某些原因,几个队员没能过来,过年后在康和园当了六七天志愿者,虽然过年本应该待在家里而我却和那些孩子住在一起,但这是心里最直接的想法,我要去,我应该去。冬令营后,应何叔的想法,我们几个冬令营的队员开始筹备16年康和园志愿者的招募工作,虽然最后因为一边忙着洛阳河洛义教的的招募培训工作,一边还得顾及赣州康和园暑假义教队员的招募,有些力不从心,但是这两边的招募工作也算是完成了,能够顺利开展暑假义教活动。
红堂常态化活动叁
2016年5月底,马上暑假了,自己负责的16年义教队员的选拔培训也接近结束,正当自己纠结接下来该怎么走时,看到第四届半岛论坛的报名推文,后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幸运的是自己通过了面试考核,半岛论坛之行,可以说改变了自己后来的“发展轨迹”。在半岛论坛上,结识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参加分享会,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步行完海滩后的深夜小聚,八九个人,一起讨论着各自团队或者项目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才发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熟悉起来,只要几个小时。在论坛上了解到了很多的公益项目和理念,以前在自己的观念中,公益好像就是支教、敬老院、环保等,才发现自己多么地闭塞。
第四届半岛论坛在半岛论坛上,后来了解了免费午餐,那个时候免费午餐开始推动免费午餐驿站的搭建,8月,为自己学校某社团申请了免费午餐大学生驿站,后来慢慢跟进参与免费午餐驿站活动,陆续参加了2016年8月在南京的第一届免费午餐驿站特训营,2017年2月在杭州的第二届免费午餐驿站培训营。
在2016年8月的南京免费午餐驿站特训营中也认识了很多小伙伴,虽分布在天南海北,但因为公益而走在一起,所以后来参加了2016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的益微青年第二届公益论坛;其实发现,大学生公益这个圈子还是蛮小的,因为只要在大型论坛上,基本上都能看到上一次一起参加活动的小伙伴或者机构组织。
免费午餐驿站首届特训营肆
2016年暑假骑行青海湖后开始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觉得太平淡无味,所以开始折腾新的项目或者活动,后来经过思考,决定创办社团,最先想到的是在半岛论坛上了解的真人图书馆理念;后来经过朋友和小伙伴的支持,创办了My Dream真人图书馆社团(公益社团)并成功发起一次项目众筹作为社团的启动资金,社团目前运营也算良好,从当初的一个人,到现在有二十来个核心校趴并且能够慢慢自己独立策划、执行、复盘活动;后来从公益伙伴中得知了北辰青年,而后也开始申请且通过了最终考核,成为北辰青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任校园掌门人,或许先建社团跟北辰青年的理念有些相似,社团+北辰青年校园团队的运营模式相得益彰,在社团成立两个月内,线上线下活动一共做了八期,也还算满意。
社团平安夜活动从2014到2017,参与的公益活动貌似都与学校某些组织或者机构没有太大关系,但也得到过两次河洛义教的志愿者荣誉证书,以及半岛论坛、免费午餐驿站、北京益微青年的志愿服务证明或者结业证书,但是在学校,没有得过任何关于志愿服务的证明或者荣誉,但这也是自己最庆幸和最高兴的地方,正因如此,这近三年,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和上级的压力,一直在用最纯粹的心去做一件事情。
用前两天一地脚印的话来说,公益是一种习惯,并不是一种目的的驱使行为。
特训营上与邓飞老师大三也即将过去,三年时间,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公益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以外的技能,比如说做策划,做培训,与人沟通相处的方法,团队管理,社团运营;也学会了很多工具的使用,头脑风暴法,SMART原则,SWOT原则,一个完整活动的营运方法,新媒体、数据的管理工具等,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活动动催生了自己其他方面的潜能。红堂常态化活动
对不起,我没成为你眼中的“最美志愿者”,但我成为了我自己,以往如此,未来也如此。
特训营展示注: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行者吟(ID:xinzhey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