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孩子们登记准备入学的季节,家长的择校观又出现了。以前我说过,我现在对择校非常认可,因为孩子不管在什么样的学校,跟随什么样的老师,身边的伙伴们起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大的。择校,很多时候选择的是伙伴。
小孩子们交朋友的原则,实际上非常简单,跟谁在一起玩的快乐,他们就会跟谁在一起,至于其他的,孩子们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心。家长们可能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们交朋友的准则,有时候会参与指导。但也有很多的情况,家长阻止不了。
我经历过三所学校,各不相同。现在我所教的学生,在这个学期有一个班级明显的呈现出了伙伴效应,包括大家都以为品学兼优的一个学生,上课也喜欢跟前后左右同学递纸条。同学们现在流行在小纸上绘画、写字的互动,这本是一件雅俗共赏的小游戏,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意志,上课也一直乐此不疲,就有点儿拎不清了——小纸条上大多时候不是诗词歌赋,有的还带着骂人、血腥的东西。班主任和所有老师参与引领,还有学生暗地里继续。以前所在的学校,六年级学生在交流着买书和试卷——家长群里聊的也是旅游、买书、升学的问题。
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亦是如此。刚刚到这个办公室的时候,能感觉到周围年轻人率真热情的一面,现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大家的变化就很大——李一诺提出的“五六个人原则”,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在这个年龄不好评判对错,只是知道“额外”的工作是任何一个单位都有,不会有一个单位把应该干的事情按照计划列出,所以总有人会承担突如其来的事情,谁来干?
总觉得自己有万般聪明的人,最终会一直遇上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反而不如那个憨憨的、一直在埋头干活的小姑娘收获的多——同事对其毫无保留的指导,领导对她毫无戒备地安排……就是多干了活儿,就像吃亏一样!
所以大环境重要,伙伴重要,婚姻伴侣重要……冷静选择跟谁在一起,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