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成语,知典故

学成语,知典故

作者: 布衣向儒 | 来源:发表于2022-09-05 23:46 被阅读0次

分享一个成语【一诺千金】的典故。来源于百度百科,略有删改。

网图 侵删

该成语源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诺千金”。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且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想方设法办到,声誉非常之好。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很会打仗,多次为项羽出谋划策,让刘邦吃了不少苦头。后来项羽兵败,刘邦夺得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这件事就耿耿于怀,怒愤之下,下令辑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品格,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协助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是要好,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便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却是三观不合,很是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封信引荐。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曹的印象糟糕,劝他不要去自讨没趣,免得惹出事端。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而为之,派人把信送达季布。

果然,季布读了来信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登门,当面羞辱他。过了几天,曹丘生登门拜访,季布面露厌恶之色。曹丘生对此却毫不在意思,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便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

曹丘生确实也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一诺千金反映的是诚信问题,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人可以没有聪明才智,但不可以没有诚信的品格;一个人可以没有卓越的成就,但不可以有损害诚信的行为。诚信是人格的基础和精髓,是立身之本,是事业之根。

“人无信,则无立。”所以,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事业上,做人都应该有一诺千金的品格,否则不仅会失去朋友的信任,事业上也不会有多大的建树。

相关文章

  • 学成语,知典故

    分享一个成语【一诺千金】的典故。来源于百度百科,略有删改。 该成语源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得...

  • 5个不为人知的成语,藏着5个有趣的故事

    经典的成语,历经千锤百炼,毫不褪色,其典故依旧生动。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几个成语,虽然它们可能鲜为人知,但每一个成语...

  • 成语典故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完璧归赵说的是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位上卿,来到壁垒森严...

  • 成语典故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叻过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又把自己的妾赵姬...

  • 成语典故

    一不作,二不休。 唐朝德宗时期,有一支军队在长安叛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皇帝。朱沘自称大奏皇帝,拜张光晟为副将...

  • 成语典故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如果得到螳螂捕...

  • 成语典故

    一发千钧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作赋。 开始,枚乘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

  • 成语典故

    1、马革裹尸 2、睚眦必报、火上浇油 3、丰神玉立 4、貌美端庄、性情和善、才貌双全 5、拂袖而去、扫榻相迎 6、...

  • 成语典故

    一日千里 周穆王听说:造父驯马驾车的本领最好,就把他召来。 造父知道周穆王想到遥远的西方运河去,就挑选了八匹好马拉...

  • 成语典故

    一丘之貉 汉宣帝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叫杨恽,他是司马迁的外孙,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之子。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成语,知典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ab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