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

作者: 光影尘迹 | 来源:发表于2020-02-01 21:16 被阅读0次

    00 引子

    人类心智=天性+教养?

    正确吗?

    想必很正确。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

    但,每当我们考虑到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时,我们又很可能不这样思考了。

    比如说,我高中的成绩很差,而且拼劲所有力气,也依旧是倒数。你会安慰我说,“这很可能是基因(天性)的问题,去做你擅长的事情吧”?

    尽管很正确,但这样的说法不太现实。那我们在畏惧什么?

    道德。承认基因的作用,并不是说它错了,而是我们潜意识认为这是不道德的思考方式。

    我们担心,因此带来的人性问题。即,如果我们承认天性,就是承认人与人生来不同,那么歧视和压迫就是正常的;如果人天性为恶,那么,去改善社会就是极端困难的;如果我们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产物,那就没有了自主意志,失去了生活意义。

    可以说,人性这样的观点是极度危险的。避而不谈才是上策。

    但平克毫无畏惧,他带上铲子,对“将人性视为一种危险观念”的态度刨根问底,借历史挖出其道德和政治源头;又提起尺子,探讨遗传和环境复杂的交互作用。他不会说真理在天性/基因和教养/文化的折中,他只是在探讨不同情境下对问题的不同解读。

    而这也是《白板》给读者最大的启发,面对流行观点,事情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简单,你需要分辨什么是雄辩,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攻击,什么是质询;什么是鼓动,什么是说服;为什么一些极端立场(文化决定一切)会被人们认为是比较温和的,一些比较温和的立场反而会被认为是比较极端的。

    当然,比较庆幸,在人性的观点上,我们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不至于因为对复杂事物的无知,而采用简单粗暴的简单二分的观点。但同样我们需要警惕,对于其他的观点,我们是否又轻易地被鼓动,比如学习方法上的诸多神经迷思(挖坑待填),再比如备受追捧的赫拉利“不存在自由意志”“虚构概念”之说等。

    01 白板的发展

    人性危险的观点依赖于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白板说。即人生为白纸,由经验舞文弄墨。而后密尔发展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空白的大脑将各种感觉记录为观念,并彼此联系。行为主义则用刺激和反应替代观念,由条件反射填补画纸。其后联结主义的神经网络模型解释着所有认知活动,文化工具反应着人的独特性。

    但后续的生物学侵入,为白板带来了天赋。

    心理学与认知科学指出,如果没有先天的学习回路,就不可能存在学习,而头脑中有限的程序组合,能够产生无限多的思想和行为反应;

    认知神经科学指明,大脑的生理结构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可塑性仅仅发生在由基因构造限定的范围内;

    行为遗传学借双生子研究表明基因对行为的预测力,尽管基因的大部分作用只是一种概率,且通常取决于环境;

    进化心理学则用种系演化史阐明了自然选择、心理适应的功用。

    同样,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使我们能生存、繁衍的一种独特设计构造。而只有将大脑看成由负责思考、感知和学习等活动的复杂神经回路构成的事物,而不是简单的白板,才能对自身的文化有更充分的理解。

    02何必担忧

    如果上述关于人性的观点被被证明是真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我们对于不平等、不完美、决定主义、虚无主义的担忧真的立得住脚吗?事实上,我们需要的是对人性论进行客观的检验,而不是单纯在天平两端分别加上道德的砝码。

    人生而不同,就意味着阶层是必须的吗?但实际是,相似远大于差异,硬要说不同的话,种族内部个体成员之间的差异反而要远大于种族之间的差异。而那些种族歧视也就自动瓦解了。

    另外,平等只是一种道德立场,而不是基于事实形成的假设,我们也没有理由因为人在生物学上的差异性,而产生歧视的想法。而与之相反的是,尽管存在这样的差距,但在反对歧视和奴役上,我们是相同的,也正是因为人性的存在,使得我们反对歧视,反对羞辱,反对不平等对待。

    人生为恶,那社会改革就是徒劳的吗?这样的担忧源于“天然的就是好的”以及“如果某种特性是符合道德的,就必然是自然中存在的”这样两种谬误。值得承认的是,我们确实不完美,基因确实是自私的。但合作的现象比比皆是,其所带来的好处也是肉眼可见。在复杂系统规则中,自利反而带来了合作。为了自身更多的利益,我们必须相互节制、避免伤害、遵守规则、甚至是理智助人。人性的存在与社会稳定与进步是相容的。

    过于强调其生物学,那自由意志何在,又为何需要对行为负责?即“一切都是我的生物本能导致的呀,我又无法控制“的观点哪里错了?就如我们所料想的,答案很简单,生物学上的解释至多只能是一部分动因,但不能消解责任的概念。

    同样,生活失去乐趣的观点也不攻自破。难道你会因为人迟早会死而放弃生命吗?这只是思考角度不同。微观层面,人是自私自利的,但在宏观上,你就是爱你的女朋友和家人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承认人性没什么可担忧的。它们把这些价值当作了命运的赌博,而忽视了否认人性会带来的负面后果。

    03人性是什么

    根据相对主义的观点,有人会说,现实只是运用语言、刻板印象以及媒体形象进行的一种社会建构,但这些建构受到多种意识形态和政治教条的影响,因此看到世界真相的看法幼稚可笑。他们默认了人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周围文化环境中的言语、图像及刻板印象,而科学只能描述现实,而不可能掌握。但想想我们的视错觉现象,直线在曲线的包裹下被掰弯,这个观点也就消除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认知功能需要与现实相协调,而不是被动的输入。

    自然,有人还会借维特根斯坦之名说,我的语言的界限亦即我的世界的界限。但我们真的存在于这样的语言囚牢里吗?这是不现实的,语言需要词语与词语的联系,而这依赖于感知和分类;语言不仅仅为描述而描述,它还在相互交流思想和意图,它只是个渠道;语言还善用隐喻和转喻,而不是单纯的干瘪文字;语言还可以是大脑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载体。语言囚牢的·说法过高估计了语言本身的力量,从而贬低了语言主体的能力。

    更何况,“有心智但无语言能力的婴儿和其他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都能够运用物体、空间、因果关系、数目、概率、主体(发起行为的人或动物)以及工具用途等思维的基本范畴;获得的大量知识并不是以词语和句子形式储存的,我们能记住的只是主要内容,而不是情节或会话的措辞;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并不是指将内心独白转化为书面文字或者将其转换成录音的形式,我们总是在想要传达的思想与语言能够提供的传达这些思想的方式之间进行持续不断的协调;除此之外,如果不是建立在一个庞大的关于外部世界以及他人意图的内隐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语言本身并不起作用”。

    尽管上面只以语言为例,但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知道自身在分类、语言和心理意象等能力上存在很多弱点、在认知能力上存在诸多局限,那我们就可以在最大程度地使自己免受此类操纵的影响。

    04 敏感话题

    在人性这一敏感话题上,存在诸多(道德)争论。但遗憾的是,支撑他们论点的仅仅只是些假设。而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很可能存在着共同的价值观,只不过是强调重点的不同罢了。

    比如说暴力,一方认为,暴力是习得行为,是·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一种流行性病变,是必须消除的;另一方,暴力是大脑设计构造的一部分,暴力是必须的。那问题在哪?人们确实具有暴力倾向,但只在特定情境下才会转化为行动。暴力来源于道德圈外的竞争,猜疑链的不信任,以及荣誉。但或许因为民主的利维坦(政府)存在,拓张了人们的道德圈,带来了长期效应,暴力在不断下降。可以看到,暴力是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而非仅仅是一个生物学和心理学问题。但如果否定暴力的习得性会使我们忘记暴力是如何很轻易爆发的;而忽视激发暴力的人类心智成分,会使我们很容易忽视能够消除暴力的心智成分。

    再如性别,争论集中于性别差距和性暴力中。但从心理特性来说,平均水平上,两性之间在某些特征方面的差异是比较小的,但从极端值来看,两性之间的差异就非常大了。可以想象为在正态分布的两端,男性数量是成比例增多的。比如身高、发育迟缓。从根本上来说,两性各有优势,尽管性别差距与两性能力方面的平均差异之间并不相关,但兴趣爱好方面的平均差异可能会使男女两性走上不同的发展方向。·如果硬是坚持用性别等同作为社会公正的衡量标准,那么男女双方都可能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

    再回到天性与教养的争论上,行为遗传学的三条法则给予着白板说致命的打击。尽管白板说依旧根深蒂固,阴魂不散。

    ● 人类所有的行为特性都是可遗传的;

    ● 家庭环境的作用要远远小于基因的作用;

    ● 在人类复杂的行为特征方面,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变异不能够用基因或家庭作用来解释。

    概括来说,对于上述争论,可以是,基因的作用为50%,共享环境的作用为0,独特环境为50%(或更为宽泛地讲,基因的作用约占40%~50%,共享环境约占0%~10%,独特环境约占50%)。

    那也就意味着有关父母和家庭环境方面的专家建议很可能是胡说八道,毕竟共享环境的作用微乎其微。比如,可能并非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了孩子,而是反过来,孩子影响了父母的教养方式。而根据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儿童的社会化更可能是在同侪群体中发生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化同个性发展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05 总结

    白板说确实是一种相当有吸引力的学说。它似乎可以用来驳斥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和阶级偏见,从而使这些观念无立足之地。但它在人性方面留下的理论空白为各种极权政权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它把教育、儿童培养和艺术降格成各种社会工程。但事实是人类的潜能是多种复杂天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空空如也的书写板的消极产物。

    而再次面对人类心智=天性+教养?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说它现在可能是正确的,但这不简单。毕竟,不管相关研究最终能精确到何种程度,人性都必然是普适的和复杂的。

    我们需要时刻警惕那些煽动性的言论,没准它就是白板的替代性死灰复燃。同样,我们也应该避免科学门外汉的误解,简单二分,片面强调很可能只是有种对复杂的无知。

    阅览科普,认清哪些是科学结论,哪些是现实描述,哪些是艺术幻想,哪些是合理说服。

    援引科学,既要打通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壁垒,又要注意不同学科的适用范围。

    最后,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对于人类许多弊病来说,一方面人性既是问题所在,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出路。承认不足,直面问题,找到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Pinker, S. (2002).The blank slate : the modern denial of human nature.

    文章多直引原文,卡片拼接,未能标注,还望见谅。附:https://workflowy.com/s/2002/93qrb10mJXj9rNdt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尘迹

    2019013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ax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