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行过“善”、又做过“恶”,还能“选择”做个好人吗?

我们行过“善”、又做过“恶”,还能“选择”做个好人吗?

作者: 诚悦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10-07 15:38 被阅读0次
恶魔与天使

每次看到欺凌弱者的“恶霸”、杀人放火的“歹徒”都让我深深的觉得“人性之恶”;

但看到救死扶伤的“勇士”、舍己为人的“天使”又让我感叹“人性之善”!

纵览古今,无数“善与恶”的故事充斥着我们的视听。

也许你和我一样,从小也一直听到这样不同声音:

同样是儒家,支持人性“善”的一方说:“人之初,性本善。”

支持人性“恶”的一方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支持“人性本善”的孟子 认为“人性本恶”的荀子

同样是西方,大思想家卢梭支持“人性是善的”;

而古希腊先贤: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性是“恶”的。

认为“人天生善良”的卢梭 认为“人生来邪恶”的亚里士多德

那么,“善与恶”是如何界定的?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我们又该如何“弃恶扬善”?

一、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还有必要讨论吗?”

那我们来做个测试:“假设你在一个铁轨变道闸的控制杆前,远处有一辆失控的火车冲来。铁轨在你这里一分为二,一边有5个人,一边有1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火车撞死5个人,但如果你选择变道,撞死一个人,你怎么选?”

决定命运的铁轨

.....思考片刻后是不是发现:“善”与“恶”并没有这么好选。

如果你选为了更多的人活着而改变火车轨道让火车轧死1个人,那就是“善”吗?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让火车轧死5个人那就是“恶”吗?

当然你可以说:“我就不能用别的方法吗?一定要选择“杀死”5个人或者1个人吗?”

确实!这个心理实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就算遇到也许你也会有更好的选择;

我只是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感受:“善”与“恶”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泾渭分明,容易辨别的!

但是总有一个准则或者说概念来帮助我们去判断吧?!是滴,有的!

我认为:所谓“善”,就是希望并促成美好的事情发生,让生命往有利的方面发展的行为。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够行“大善”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诸如:为快递小哥摁个电梯、给流浪的小猫买块面包、为灾区力所能及地捐款.....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却也都是善,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

遇见善良而美好的自己

所谓“恶”,则是导致事物的走向消极和死亡,扼杀并毁灭生命活力的行为。

同样的,我们日常做“大坏事”的场景更少,但是欺负比自己弱的同学或者同事、在网络上恶意“攻击诽谤”别人、故意给外地人指错路、伤害流浪的小动物...这虽不能让你成为“大奸大恶”之人,但也会被大多数有良知的人所“不齿”吧!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

邪恶是心中的“恶魔”

二、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

关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埃里希·弗洛姆在他的《人心:善恶天性》这本书中所提出的观点:善与恶并不是简单的二元论(即人性“非善即恶”)而是复杂的混合体,每个人都是“善恶并存的共同体”。

埃里希·弗洛姆(人心:善恶天性)

每个人心中都有善与恶的并存。

当我们看到有人落水,当周围只有自己能救此人的时候,相信大家都会有“恻隐之心”吧,但当我们走近一看发现,落水者是村中经常欺负自己和乡邻的“恶霸”时,会不会心里略过一丝“犹疑”?

当你开车经过一处偏僻小路,发现有一老人倒地不起,你是否会义无反顾地下车施救?还是会纠结:“要是他讹上自己,怎么办?”

落水者 摔倒的老人

人性本来就复杂,正如心学大师王阳明所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王阳明

一个人的在事情面前表现出的“善”与“恶”,与他从小的经历、所受的教育、近期的遭遇等等因素都有关联,真是善恶一念间,我们又能拍着胸脯说: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能做出“善良”的举动吗?

奥斯卡获奖影片《撞车》(crash)给了我们很好的视角,除了描述了各种人性和种族的“碰撞”之外,也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混杂着“善与恶”的众生相。相信看完之后,你也会很有感悟:“好人”也会做坏事,可能还是不可饶恕的恶行;“坏人”也会做好事,可能是胜造七级浮屠的善举!

电影《撞车》(crash)

三、我们又该如何“弃恶扬善”呢?

用埃里希·弗洛姆的话来说:要“弃恶扬善”,就要发展人的爱来健全人格,要让自己心中负责“善”的那一部分不断发展壮大,强大到不会轻易被“恶”的那一部分所迷惑、所驱使。

我们已经知道了“人是善恶的混合体”,这就给了我们勇气和机会去挖掘自己的“善本性”,让我们没有借口去“行恶”,因为有了选择权

人是“善恶共同体”

每个人都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从限制自己思维的“桎梏”中走出来,去选择善的举动。

面对落水者,无论他是否善良,我们选择“自己善良”,如果见死不救,能安心吗?(当然,救人要注意方式方法)

面对摔倒的老人,无论他是否会“讹人”,我们选择“自己善良”。如果袖手旁观,能放心吗?(当然,要留下视频或其他证据)

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不得不感叹:“伟大的智慧,总是如此相似!”

王圣人的意思是:用自己的本心去感受就是分辨善恶最好的办法,用良知摒弃那些世俗的“芥蒂”和“规则”,用“正心”去省察事物的本身和自己的内心,相信你可以对善恶进行“界定”。

每一次选择“善良”,我们便离“天堂”又进了一步。

从“地狱”到“天堂”

结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主动的选择:为了选择“善”,我们也许踏上了一条“艰难之路”,要不懈努力才能“去恶从善”。

这需要时刻警醒和审视,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善恶观”。从古到今,皆是如此。

现代人面对日益“多元和复杂的信息”,更需要建立完善的“过滤”机制。

那些充满暴力的电视、游戏、漫画需要我们用“正心”去面对。

当下次遇到善恶选择的时候,记得问问自己“我这样做,真的对吗?”

永远热爱生活、永远不离不弃!愿你成为一个独立、健全的人,在“善良”的路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相关文章

  • 我们行过“善”、又做过“恶”,还能“选择”做个好人吗?

    每次看到欺凌弱者的“恶霸”、杀人放火的“歹徒”都让我深深的觉得“人性之恶”; 但看到救死扶伤的“勇士”、舍己为人的...

  • 如果世间没有恶

    如果世间没有恶、 我们也就失去了选择善的能力。 没有恶,我们怎么选择善? 没有善,我们怎么摒弃恶? 有选择的权利,...

  • 好与坏

    好!是心之善,坏!是心之恶,好!是心之正念,行与善,坏!是心之斜念,行与恶,好与坏,之间,一念之差,人要心存之好,...

  • 世界上最无用的沟通方式,就是不停地讲道理

    开篇想让大家先做个选择题,关于人性的题: A、性本善,B、性本恶,C、性无善无恶。 如果做个统计,相信三个选项的选...

  • 希望我们再也不相见

    在经历过恶之后还能选择善,才是真善。 今天是2016年12月31日,按照阳历年的算法,今天是跨年夜,零点的钟声敲响...

  • 【功过格】

    善是功恶为过 无恶不算功 无善即为过 -

  • 我们还能做个纯粹的人吗

    错过了年纪,错过了故事,现在相遇的我们还能谈一场纯粹的恋爱吗? 我们不得不背负各自的目的,走进对方的人生,这时候的...

  • 2023-02-16

    王阳明说过: 无 善 无 恶 心 之 体,有 善 有 恶 意 之 动,知 善 知 恶 是 良 知,为 善 去 恶 ...

  • 《我们不过都是一个个有私者》

    善是人与人的亲近,恶是人与人的疏远 我想善与恶只是人的一些选择,在一些时候选择善,一些时候选择恶。不过这些...

  • 做无声的善人

    每一个生命都有责任,我们的过咎,不在于作为之恶,而在于未行之善。——易卜生 0...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行过“善”、又做过“恶”,还能“选择”做个好人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bf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