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明是很正确的话(道理),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听?

明明是很正确的话(道理),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听?

作者: 尘心细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23:49 被阅读0次

    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669天分享(2020.6.11)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家长课堂上,有家长问:为什么明明是很正确的道理,经验和建议,孩子却不愿意听?

    我有这样的经历:接孩子时心疼孩子书包太沉,好心把书包取下放在座位上,结果孩子不仅没有听,反而爆发了强烈抗议,硬是死死抱着书包,委屈地大声说“我本来就是这么想的”,或者“我是没来及——”,有时候还梗着脖子说:“我觉得不沉啊!”我们往往不理解孩子的委屈:会很恼火孩子的不领情:“我不就是提醒你吗?”、“脾气这么大?”结果闹得不欢而散。

    其实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感受,自己打算做某件事,老公在旁边一提醒,反而不想做了:“你咋恁能呢?不行你自己来吧!”或者偏偏不再按原来的想法做了,宁肯绕点弯路。

    不管是作为成年人的自己,不想按着朋友好心的建议和道理去做事,还是孩子不愿意听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真的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执拗?

    其实,我们认真剖析一下讲道理和提建议的人与不愿意接收者的内心世界,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那个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怎么做的人,表现出来是:我是对的,我是懂的,我是好心的,我是为你好……这样都通通指向了一个能力和道德的高度上;而被指点者,则处于低一层或弱者的位置上: 你是错的,你不懂,你是不好的,你是没有能力的……

    说得再精炼些,就是讲道理、提建议的人,体验到的是价值感,我能感,自豪感;另一方体验到的则是无价值感,无力感,羞愧感。

    试想,三岁小孩都愿意自己做事情,都渴望自我价值感,何况渐渐长大的青少年,还有成年人呢。

    所以,当孩子拒绝父母的要求,也许拒绝的并不是要求本身,而是父母带给孩子的那种感觉——无价值感、无力感和羞愧感。“我不是这样的。我本来也可以是对的。”

    明白了我们不喜欢听建议和大道理背后的心理机制,那么,如何说话别人(孩子)愿意听,也就很清晰了:那就是尽量以让人“自我感觉良好”的方式提出建议,他人也就愿意接受你的建议,皆大欢喜。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说话能提现到对他人的尊重。

    我身边有位同事W,说话就让人很舒服。处处让对方体验到自己是重要的,能干的。前几天因工作需要,请外面的师傅来给我的电脑系统升级。办公室还有三台电脑,都多多少少有些问题。师傅刚在我的电脑前面坐下,另一位同事Z问可不可以也给他的电脑问题处理一下。师傅点头说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同事W听了之后对这位师傅说:“真是有技术到哪里都这么抢手啊,我也拍个队。”师傅听的是心花怒放,一会儿功夫把三台电脑都搞定了。

    "很多时候,让我们愿意做的那么一点点动力,就是心底的一丝“我原来这么好啊!”

    第二,懂得示弱。把命令要求变为请教,讨论。让孩子从体验中过得正确的方法,总结出道理。

    记得读过一个亲子故事。一个孩子不爱写作业,父亲就想出一个绝招。他对孩子说:“每天看你上学挺辛苦的,回到家还要写作业。这样吧,我替你写作业,你替爸爸检查,签字。”孩子一听爸爸这么说就乐了,还有这好事?!当然愉快地答应了。爸爸故意把很简单的数学题写错,拼音也错了几个。儿子在检查作业时,很认真严肃地挑出爸爸的错误,让爸爸订正。几个月下来,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但没有下降,还有了明显提升,最大的变化是,孩子以前龙飞凤舞的字题不见了,卷面上的字写的干净整齐。因为,他要做爸爸的“老师”,字当然不能太差。看来,我们说一百遍,一千遍“好好写字”,也比不上孩子自己想写好字的体验。

    遇到难题,我们做家长的,向孩子请教解决的办法。春节那阵,我电脑上垃圾广告让我苦不堪言,请教小菲可不可以帮我清除下。小菲开始有些为难。我说真不行,咱请教一下你同学中的电脑高手。哪个孩子不愿意在妈妈前面表现?小菲说我自己试试吧。开始查资料,找免费的操作系统,帮我从新安装系统。我也趁着她在忙碌时,不断请教她,这个软件是做什么的?那个系统有哪些功能?小菲体验到满满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第三,责任感让孩子更愿意参与。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家务活基本上不让孩子做。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父母照顾我是应该的”这样的概念。用“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所以,家长会感叹,现在的孩子太懒了,连自己的房间都不收拾。其实,不是还有不收拾,是他不知道那是他应该做的。假如父母告诉孩子,这是他的领地,他的“国土”,允许孩子做他的“国王”,孩子肯定会把自己的地盘搭理的很好。有篇文章写了一个故事:

    爸爸要去另一个城市出差,临行前,他对送行的孩子和妈妈说:“好好照顾咱们的宝贝。”妈妈果然在孩子爸爸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把儿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儿子吃的白白胖胖。

    另一个爸爸说这样跟送行的妈妈和儿子说:“儿子,爸爸不在家,你就是家里的男子汉,你要替我照顾好妈妈。”儿子点头答应。在爸爸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尽量多做家务,让妈妈休息。

    承诺就是责任,责任就是行动的动力。当孩子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会做得比父母想象的好。看来,孩子能干不能干,想干不想干,关键是我们的话怎么说,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他感受到责任,他就愿意更多的担当。比起父母讲道理要有用的多。

    爱孩子的好妈妈们,孩子不喜欢听正确的道理,当他们体验成就感,价值感和责任感,行动才更有动力。

    看看中间的圆,哪个大?答案是一样大。当参照物变了,感受也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明是很正确的话(道理),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dw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