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内观收获很多很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但最重要的一个收获是,生命中过往的碎片被拼凑在了一起,拼凑出了一个模糊可见的画面: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来这里做什么?
一幕一幕:
在我还不记事儿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我说我想去少林寺学功夫,因为我是女孩,我妈肯定不让我去。小时候就喜欢看关于少林寺的电影,喜欢功夫;着迷砍柴挑水背后的智慧。
我小时候就自己在身上胡乱点穴哈,学人家能定住自己,能气脉流通这类的事儿,那时候以为是胡闹,现在看来,那是我生命里自然带来的。
在九型里,我跟陈老师说过,我最喜欢和令我着迷的是:自我觉察和教练。而在3年的成长里,我几乎就做了一件事情:自我觉察。 在内观的10天里,我终于明白了,我在生活中,内观,感受自己,看自己。 是我生命里自发在做的事情。 而教练是谁呢? 原来教练是禅师。 教练从不给答案,而禅师总会问你,“你是谁?谁叫你来的?”
2015年在公益佛法论坛上,令我念念不忘的便是曙提法师,在他开场的时候,连问三句,“是谁叫你来的?是谁叫你来的?是谁叫你来的?” 随着发问,我眼泪刷的掉下来。 是呀,是谁叫我来的?回来便在网上搜索他的信息,他承接的是临济宗第46世法脉,是太仓同觉寺住持。从此便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去一趟同觉寺。有一年春节报名了同觉寺的禅七,但后来未能成行。
我喜欢茶道,花艺,还萌生过去日本学剑道的想法,看过书上写过达摩大师把禅带到中国,禅在中国萌芽,却在日本开花结果。之前有因历史原因对日本有情绪,还说过不会去日本。但自从感受过日本,一草一木,园林景观,建筑庭院,无一不令我沉醉着迷。
京都禅林寺在工作中一心向往的工匠精神,并总是渴望专心做好一件事,原来这都是“禅意”。原来这源于“禅”。在看《寻访千利休》的时候,当他为丰臣秀吉泡茶的时候,那一刻,全心全意的去为当下的这个人去服务。那一刻的全心全意,丰臣秀吉哭了,我也哭了。丰臣秀吉喝到茶汤的时候,他说他想到了他的妈妈。
我也终于明白《养生主灵性按摩》对我最深的吸引是什么,因为在这里,是禅。 媒介不是茶,是按摩。在这一刻,全心全意的对待一个人。我曾经会质疑我自己是因为我模式里贪图舒服享受,我有评判我自己。但这一次我确信,原来最深处的链接,是禅意,是当下的全心全意,是崇敬,谦卑,专注,庄严,是这样的一份品质与艺术。
《寻访千利休》《自我观察》这本书,葛吉夫的第四道教学,葛吉夫是谁?葛吉夫被称为20世纪的达摩。 原来葛吉夫是一位禅师。
我们有坐禅、行禅,这都是传统开发觉性的方式,但没有这个(葛吉夫律动)。希望在未来的日子,我们把它加进禅里面。” — D.T.Suzuki(铃木禅师)
原来那么奇怪不为人知的《葛吉夫神圣舞蹈》也是禅,是禅修的一个方法和工具。
我循着这3年的足迹,仿佛是一个一个的拼图,点滴的生命轨迹都聚拢在一起,让我看见,原来我的生命是“禅”。
“禅”是静心去虑。太美的四个字。
“我们的意识几乎永远被困在自我的投射之中:不是对未来的憧憬或担忧,就是对于过去的缅怀或悔恨,而无法真正忘我地活在当下。“当下真心”的状态,如果勉强地加以描述,可以说是一种不带一丝贪求,也不带任何憎恶的平衡心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无分别地全然接纳,于是就可以从所有地烦恼痛苦中解脱。《箭术与禅》
内观讲的是什么? 觉知和平等心。平等心是一颗平衡的心,是不期待不好的感受快快消退,又不贪求好的感受多延续一会儿。 这便是解脱了。
是呀,何事惊慌呢? 是何事让我们每日心神不安呢? 纵然衣食无忧也仍然惊慌不安呢? 那颗禅定的心呢?那颗在当下全心全意的心呢? 那颗忘我的心呢?那颗清净污染的心呢?
借由方法、工具体验禅,记得喝水,记得呼吸,感受身体,不为好的情绪欢呼,不为坏的情绪低落,这便是生活的艺术,里面包含的是禅心。是解脱之法。
而我可以做什么呢?内观的回向语是”愿众生安详“,愿我们安住在当下的真心,勿忘初心。而我呢?在九型里的3年,帮助我看到了模式里我的样子,“和平、淡定、不慌不乱”,而今,是时候活出我本来的样子,本来的那份处变不惊,本来的那份平和淡定,那颗平常心。
而这段路,才刚开始。感恩合十。
网友评论